国家语文及出版局周五(5日)发声明,解释粿条马来拼音“kuetiau”一词,但却引起网民关注。

Advertisement

声明表示,虽然“kuetiau”一词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关注,但实际上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因为早在1984年的第二版国家语文字典中就纳入了“kuetiau”的拼音,这是官方努力统一拼写的一部分。

声明还指出:“当局将会继续传播其他正确的术语和拼音,好让更多人能欣赏我们的母语。”

Advertisement

虽然部分网民对“kuetiau”一词感到满意,但其他用户则在其脸书专页中表达不满。

Advertisement

有网民表示,与早前的koay teow相比,kuetiau的拼音是个外来词,因此许多人需要时间消化和接受。

另一名用户表示,只要粿条好吃,怎么拼音都可以。

Advertisement

也有人质疑:“如果kuetiau是新拼音,那接下来是否会更改其他食品的拼写,如‘mihun’(米粉)。”

还有人开玩笑称,kuetiau听起来很像流星,并表示他的印尼朋友以为我们在讨论流星,后来才发现我们在讨论粿条的用词。

该机构是于28日在其脸书专页发布的图片,表示粿条的马来文拼音为“kuetiau”,更多详细报导可浏览《为粿条马来文正名! 国家语文出版局统一“kuetiau”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