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8日讯)经济部长拉菲兹表示,尽管国内通货膨胀率已下降,但民间仍感受不到,是因为旧政策已导致马来西亚人染上“外食瘾”。
他接受《当今大马》访问时说,大马人已对外出用餐“成瘾”,每个月需花费相当大部分的收入,来满足这种习惯。
他还指出,如果与韩国等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家庭在外食和外卖的花费,占收入比例相对较高。
他说,这不仅让家庭可支配收入减少,也让家庭对熟食价格的涨幅更敏感,即便总体通胀已下降。
“最弹性且最难降低的费用,其实是熟食和外卖。”
“这就是为何谈及通胀时,我们能看到两极分化。通胀率看起来很健康,约为2%或 2.5%。”
“但民众还是觉得不对,因为他们觉得月底不够(钱用)。”
尽管如此,拉菲兹认为,责任不在人民,而必须归因于“过去政策的非预期后果”,以及国家经济和薪资结构。
“在其他国家,外出用餐是休闲活动,你会花更多的钱购买原材料来烹煮和食用,偶尔才外出用餐。”
“从最高层面来看,我们对进口食物上瘾。在过去数十年里,我们认为有足够的钱进口,而无需生产粮食,如今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
他也说,其他政策的失败,如糟糕的公共交通,也使得许多家庭依赖外卖。
他举例,人们上下班通勤所需的时间,以及下班后有多少时间准备食物,也是关系到人们是否外食的原因。
“因此,我认为,这些都是过去许多政策的非预期后果。”
拉菲兹也表示,通过行为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家庭支出有助政府制定政策,保障人民的经济福祉,而这也是上周推介的第12大马计划中期报告的关键评估标准。
针对政府欲推行目标式补贴机制一事,拉菲兹指出,以经济角度来说,这种不受欢迎的举措是必要的,而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导的政府不是在自寻死路。
他相信,第12大马计划概述的转变,包括转向目标式补贴机制,将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巩固希盟和国阵政权,以及在选举中的优势。
他认为,民众必须从“更大的宏观角度”来看待目标式补贴机制。
他说,之前的目标式补贴机制一直出现的问题,是因为它总是从政府需要管理其资金的角度来看待的。
“如果从更大的宏观视角,不管我们喜欢与否,它(其实)不仅仅是成本问题,也不只是关于政府解决支出的要求,还涉及到薪资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