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日讯)中国外资断流情况恶化,最新官方数据显示,第三季外来直接投资(FDI)录得118亿美元赤字,是1998年有纪录以来首度出现负值,反映外资缩减在中国建设厂房与其他新投资,甚至出现撤资情况。

综合外媒报导,由于担忧围绕半导体的美中对抗情势加剧,以及中国加强查处间谍、抑制投资等情况,外资企业进一步缩减在中国的投资。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本月3日公布的第三季国际收支数据,FDI总额为负118亿美元;同时导致了中国的国际基本收支(Basic balance)史上第二度出现赤字,达到32亿美元。

FDI是指外国企业为获得利益,在本地所作的经济投资,也是衡量外商对当地直接投资的指标。如今这个数字显示表明外商的资金正从中国流向海外,撤资和业务缩减高于新投资。

另外,今年10月的在岸人民币兑换美元交易量下滑至1.85兆元人民币(折合2540亿美元),比8月份水准下降了73%,创下历史新低,凸显当局加强遏止抛售人民币活动。

路透社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中国央行已敦促各大银行劝阻客户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

根据高盛的统计资料,今年9月的中国外汇流出量大幅上升至750亿美元,创下2016年以来的单月新高。

外商在中国的投资自2022年第二季起急剧下滑,至今情况持续疲弱。当时中国经济因“动态清零”极端防疫封控措施而受到严重打击。

一项由中国美国商会在去年秋季进行的调查显示,66%的会员企业将“中美关系紧张”列为在中国市场的商业风险。

此外,中国日本商会在9月针对会员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近50%的会员表示“2023年不投资”或“将比2022年减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