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25日讯)科学家最近意外发现一种蛾类幼虫,可以轻易吃掉一些常见的塑料制品如聚乙烯(polyethylene),有望帮助人类解决全球性的塑料袋污染问题。

综合媒体报导,这种毛毛虫就是常被当养来作为鱼饵和水族箱食物的蜡蛾(Galleria mellonella,也称螟蛾)幼虫“蜡虫”。

科学家意外发现这种喜欢居住在蜂巢附近的蜡蛾,其幼虫可以分解塑料袋。发表这项研究结果的贝托齐尼(Federica Bertocchini)是西班牙一间生物医药和科技机构的生物学家,她闲暇时把养蜂当成兴趣。

她说:“我清理蜂箱,准备春天再拿出来用时,蜂箱全都是(蜡)虫。”

“所以我把它们放到袋子里,一会儿之后,我看到袋子都是洞,这些虫爬得我屋子到处都是。”

被这种毛毛虫惊人的胃口吓到,贝托齐尼和英国剑桥大学的团队决定进行实验,研究要吃掉塑料,需要多少蜡虫、吃的速度有多快。

为了证实这个理论,研究人员将一些这种毛毛虫放在聚乙烯膜上,40分钟后膜就出现了一些洞。研究人员估计这些毛虫一小时可以产生出2.2个洞。

研究人员又把100只蜡蛾幼虫放到一般购物塑料袋中,发现这些虫在12小时内吃掉了92毫克的塑料,远比真菌和细菌的速度还快。

与吃蜂蜡维生有关

为了要进一步确认这些毛毛虫只是单纯吃掉塑料,还是将之消化转变成更单纯的物质,科学家将这种毛毛虫打碎制成泥浆、涂抹在聚乙烯膜上。经过14个小时后,科学家发现大约13%的聚乙烯消失了。

他们检视后发现塑料的主要成分聚乙烯,已经降解为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后者是抗冻剂的主要成分,也被用作为溶剂。这意味着,蜡蛾幼虫的细胞真的能够分解塑料。

科学家认为这些毛毛虫之所以有这么强大、快速分解塑料的能力,是因为它们在蜂群中成长,吃蜂蜡维生。科学家认为,吃蜂蜡的消化过程,就和分解聚乙烯差不多。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当代生物学》刊物上。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也是这份研究的共同作者的彭贝里(Paolo Bombelli)表示:“此项发现可能是重要的工具,可协助摆脱垃圾掩埋场和海洋里堆积如山的塑料废弃物。”

欧洲的塑料产品有40%是聚乙烯制成,大部分用于包装或制成购物袋。它们需要许多年才能生物降解,若没有回收,会严重破坏环境,特别是伤害海洋生物。

现在还不清楚蜡蛾之所以会降解塑料,是靠体内的单一酵素,还是某些分子联手,但生物学家希望找出个中奥秘,再以人工制造活性制剂,量产后,这种降解塑料的物质理论上就能制成无伤环境的液体,用于塑料处理设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