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成绩,现在的家长们也相当关注校园霸凌,但校园霸凌只会发生在校园吗?

教育部长莫哈末拉兹的“2020年校园霸凌人数下降”言论一出,便引起不少网民纷纷以“还不是因为今年的上课时间减少所致”的态度反驳,更有网民指教长不应拿此事来当政绩。

还记得今年3月,就有一名来自柔佛的17岁少年,因长期被同学霸凌,身心承受不了巨大压力,而选择跳楼引起社会关注,难道教长当时没注意到这场悲剧吗?

虽然,笔者的第一反应确实与网民一致,但深思后,觉得这项课题确实值得关注。

在停课了将近1年的时间内,真的没有学生被霸凌吗?另外,明年开课后,也不排除校园霸凌会有反弹的现象。

目前教育部应该为明年开课做好准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要为一年级及初中新生做好建设;毕竟还没“毕业”,就要转换新环境,面对陌生的同窗,教育部及家长确实需要关注其背后的隐忧。

谈回校园霸凌,按照欺凌手段及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区分为关系霸凌、言语霸凌、肢体霸凌、性霸凌、反击型霸凌和网路霸凌。

在校受到欺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逃学、辍学、成绩下降、情绪低落,甚至带武器到学校的负面行为,有些则会有暴力倾向,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非常大,不容忽视。

在停课期间,教长又是如何判断学生在网课期间或之后,没有遭受到其他同学的欺凌?以霸凌的类别而言,由校园转至网路的霸凌速度也更快、管道也更多、杀伤力也就更大。

除了在全国推行安全校园计划、爱心教师计、以及与警方合作在校推行防范霸凌活动,教育部、家长和校方等三造,也应该关注施暴学生的心理情况,对症下药找出霸凌主因。

以目前教长沾沾自喜的言论看来,家长和教育业者们应该需要靠自己,做好准备面对开课后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