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4日讯)捍卫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组织SIS论坛(SIS Forum)炮轰《马来西亚前锋报》,标签我国混双冠军杜依蔚是“假小子”,明显有性别歧视的成分。

根据《当今大马》报导,SIS论坛执行董事罗莎娜依莎(Rozana Isa)说,杜依蔚突破挑战赢得世界冠军头衔,为我国争光,理应获得赞扬,然而《马来西亚前锋报》却聚焦在杜依蔚的外形。

她强调,不管是男性或女性,他们的胜利不应被框定在他小时候穿什么,或者是否符合自身性别的刻板形象。

“一个人的成功应聚焦在他们的天赋、纪律与坚毅。”

据了解,杜依蔚与陈堂杰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羽球锦标赛上夺得混双金牌后,《马来西亚前锋报》在报导相关新闻时,打上“从假小子成为世界冠军”(Dari 'tomboy' jadi ratu dunia)的标题,不过之后再改为“女汉子杜依蔚如今成为世界冠军”(Dari gadis ‘lasak’ kini Toh Ee Wei juara dunia”)。

大马妇女援助组织(WAO)的纳兹琳尼占指出,运动员应因其技能、纪律和毅力而被赞颂,而不是“根据带有性别歧视的标签来评判”。

“把她的成功定义为‘假小子’或‘女汉子’,不仅贬低了她在运动上的卓越,还强化了关于女性应有外貌或行为的危险观念。”

姐妹正义组织(Justice For Sisters)创始人员之一的S.蒂拉嘉也强调,媒体不应延续性别刻板印象,或揣测与身体、外貌和性别表达有关的事物。

“这会引发大量冒犯性评论,对她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运动员本就处在公众的高度审视之下,媒体在采访运动员或家人时,应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如今过多关注于穿着,而不是他们的天赋、毅力和动力。”

罗莎娜也指出,若媒体持续维系歧视性的刻板印象,公众对媒体的信任与其角色都会受到侵蚀。

“媒体机构必须带头建设一个尊重女性尊严的社会,而不是贬低她们的成就。

“这里真正的故事是依蔚的力量、坚毅与世界级的天赋——这位年轻女性历经伤病、病痛与多年牺牲,才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这才是真正值得成为头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