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日讯)中国大城市上周末爆发的“白纸运动”后,多个地方便开始松绑防疫措施,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向外宾承认抗议起因于疫情。外界普遍认为,“白纸运动”催化了中国的防疫松绑。

香港《南华早报》周五报导,习近平周四在北京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会谈时提到这场“白纸运动”。他说,抗议的原因是中国民众为3年来的疫情“感到沮丧”,抗议的主要人群是学生和青年人。

报导指出,欧盟官员感觉到,中国可能在考虑取消更多防疫限制措施,走上开放的道路,因为习近平在对话中提到,Omicron变种病毒的致命性低于Delta。

彭博社报导,如果习近平的说法属实,将是他首次公开承认病毒的威力正在减弱,暗示中国政府可能放宽防疫措施。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杨大利表示,上周末的抗议(白纸运动),让习近平不得不在疫情管控上改采放松措施,“习近平收到讯息了”。

人权观察中国部高级研究员王亚秋表示,中国政府正在放松防疫限制,这归功于那些“勇敢走上街头的抗议者”。除了可见的成果,人们从中获得的有力量、团结、共同体的感觉,“将在未来许多年里都能被感受到”。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袁莉指出,好多人告诉她,如果不是郑州、乌鲁木齐、上海、北京、南京、成都、广州和许多其他地方勇敢的抗议者,封控的结束“不会来得这么快,那就是胜利”。

中国威权统治转折点

美国评论人士章家惇认为,“白纸运动”产生的效果可能是中国威权统治的转折点,“一个严酷政权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当它屈服于公众诉求的时候。从此,长期被压迫的人们将认识到他们领袖的软弱,并感觉他们能施压以促成更多改变”。

对于“白纸运动”,英国《金融时报》报导,米歇尔在向习近平提及人权议题时指出,“和平集会是一项基本权利,是记载于‘世界人权宣言’和国家机构中的一项权利”。

但在此之前,北京官方却否认“白纸运动”的存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日前面对外媒提出的相关问题回答,“你所说的情况与事实不符”。

但“白纸运动”的效果正在显现。在运动导火线的乌鲁木齐,抗议第2天官方便宣布结束长达100多天的封城。而过去几天,中国各地逐渐出现了防疫放松的迹象,广州、北京等地相继宣布了一些相关措施。

中国媒体报导,广州大部分地区11月30日解除封控后,民众开始重回到街上,一大早就像往常一样进入早餐店用餐,而不少人解封后第一件事就是约饭,甚至有人饭局已经排到下周。解封后,广州市面立刻恢复了生机,“烟火气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