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日讯)香港“反送中”抗争已进入第10周,不同于2014年“占领中环”行动时的定点医疗服务,香港此次“反送中”运动有一群受过专业医疗训练的志工在示威前线冲锋陷阵救人,宛如“急救游击队”。

香港《南华早报》周六报导,这群“急救游击队”成员包括医生、护理师或受过急救训练的普通市民,他们穿着亮黄色背心,配备有医疗十字符号的安全帽或背包,在催泪弹烟雾弥漫中,循着求救声四处提供救治。

28岁公立医院护理师何先生表示,他从6月12日警方初次动用催泪弹后就开始上街救人,毕竟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何先生说,若是单纯去示威,家人绝对会力阻,改以医疗志工身分参与,反而可以消除家人担忧。他与其他志工是透过加密通讯软体Telegram联系,组成4至6人的小队,众人会随身携带纱布、生理食盐水、抗菌剂等必备品。

医生、护士或受过急救训练的香港市民,透过加密通讯软体Telegram联系,组成4至6人的“急救游击队”。-法新社-
医生、护士或受过急救训练的香港市民,透过加密通讯软体Telegram联系,组成4至6人的“急救游击队”。-法新社-

不过,由于游行队伍时常变换,他们不可能待在定点,只能紧随着队伍,随时注意有无急救需求,同时也会避开冲突点,避免自己身陷危险。

除了团体行动外,也有人习惯单枪匹马上阵。27岁、受过急救训练的吴先生认为,单独行动更加迅捷。“我想看更多。跟团队走移动比较困难。当我独自一人时,我可以迅速采取行动,而且我只需照顾好自己。”

曾担任推销员的他会在任务中携带重达10公斤的装备,包括血压计、血糖机、外伤膏药等。

参与救援的医疗志工会随身携带纱布、生理食盐水、抗菌剂等必备品。-法新社-
参与救援的医疗志工会随身携带纱布、生理食盐水、抗菌剂等必备品。-法新社-

他坦言,由于在示威现场看到人们蒙受刀伤、烫伤,呼吸急促,以及催泪弹、胡椒喷雾造成的诸多伤害,并且目睹警察无理斥骂民众,这些画面都让他事后难以成眠。

曾在2014年“占中”参与救援的黄医师表示,当时行动较为和平,团队只须在定点站岗,有些罹患慢性疾病的长辈也会特地前去看诊,但此次却必须更加灵活行动,也得处理更严重的伤势。

“如今每次示威都会发生冲突。情况严重到我们甚至无法建立一个固定救援站。我们更像游击队那样工作,自己携带所有救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