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9日讯)香港因修订《逃犯条例》引爆一连串示威,甚至演变成警民流血冲突。过去两个月警方几乎周周都有强力清场行动,发射逾1800 枚催泪弹,受害最深的,除了示威者之外,就是在前线采访的记者。

综合香港媒体报导,急症科医生邝葆贤、杏林觉醒、港大医科生、人权监察联同民权监察,收集了超过170名前线记者过去两个月接触催泪气体后的症状作统计。

全港第一份研究记者接触催泪弹后遗症统计研究指出,728上环清场后,96.2%前线记者有呼吸困难、久咳和咳血等呼吸系统症状;72.6%有出疹、发红和痕痒等皮肤症状;53.8%有持续流眼水、眼睛肿痛等眼睛症状;40.6%有肚泻、肚痛、呕吐等肠道症状。

过期催泪弹或释毒气

此外,部份人士质疑警方使用过期的催泪弹,专家表示,如果把过期的催泪弹加热,会释放出有毒气毒,恐怕会严重影响人体。

香港大学理学院讲师麦嘉慧博士周五早上在港台节目《千禧年代》指出,催泪弹理论上在生产后的有效寿命为3至5年,由于其所含有的CS气体化学结构复杂,时间太长后,经过降解再加热,能够释出光气和山埃气体。

翻查资料,光气的原用途是化学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使用,其中侵华日军也曾使用过光气。

麦嘉慧解释,理论上过期催泪弹释出的光气和山埃气体,浓度不会高于原本的CS气体,但如在某空间内大量高浓度释出,可导致即时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