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日讯)从2016年开始,中国新一轮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陆续展开。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公民,全国9亿多选民参加选举,中国共产党喉舌《人民日报》海外版称,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层民主选举。

《人民日报》的报导指出,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自2016年开始,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陆续换届。全国将有9亿多选民参加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直接选举产生25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并在此基础上依法产生新一届县乡两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工作涉及全国2850多个县(市、区)、32000多个乡镇,“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报导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而选举是民主制度的基础环节。1953年2月11日,中国第一部选举法诞生,中国的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由此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选举制度经历了3个历史性跨越:一、1979年选举法修订,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由乡镇扩大到县一级;二、同是1979年选举法修订,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三、2010年,选举法再次修订,从城乡按不同人口比例改为按相同人口比例产生人大代表,全面实现了选举权的平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人大代表分别由直选及间接选举产生,由直选产生的基层人大包括市辖区、县和村等,选出的基层人大再选出上一级人大,上一级人大再选出全国人大。但如果要在基层人大的选举做独立候选人,就要经团体或10名选民推荐,再经选委会“确定”,而所谓的确定,即是他们有权筛走他们不想见到的候选人。

中国无法一人一票

《人民日报》指出,在此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过程中,有西方国家借“独立候选人”问题批评中国的政治制度。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向《人民日报》表示,“这是因为他们站在西方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而非从中国本身的实际出发。他们很难看到中国政治的发展方向。”

他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参与两者之间达成平衡的制度保障。” 

郑永年认为,西方社会的议会政治到了非西方社会,往往演变成街头政治和暴力。在乌克兰、利比亚……西方民主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安定和平,而是纷争动乱。“街头政治成为这些民主政治的共同点。”

报导也引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说,在人数如此众多、差异如此巨大的中国,如果每项国家决策都要一人一票,这个国家必将陷入瘫痪。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因此,必须找到一个既能集中人民意志,又能消除异见的办法,这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人类民主宝库中的中国智慧,是一种高效率的民主制。

郑永年认为,这里涉及两个重要的政治概念,即选拔和选举。选拔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而选举对中国来说则是相当新鲜的事物,是近代之后才进入中国的。中国没有拒绝这种来自西方的制度,但也并非完全照抄照搬,而是把选拔和选举制度结合起来。从程序上来说,选拔和选举的结合就是首先选拔一些优秀代表候选人,然后让人民来选举。

报导指。在不少西方人的脑海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即“西方式自由民主是人类历史的最终政体形式”。但郑永年认为,“中国必须给自己一个机会,同时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选择。”

报导还称,经过6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实践,中国新型的民主制度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由美国时代出版公司出版的《习近平时代》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弃简单地根据西欧经验来观察中国的民主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的民主化”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