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0日讯)副首相拿督斯里旺阿兹莎今日戴着刻有爪夷文的“名牌”(Name Tag)会晤首相敦马哈迪,并特别在推特对外展示。
旺阿兹莎今日发表推文时,分享她的爪夷文“名牌”写法,并指为了挚爱的国家,希盟政府立志继续捍卫团结与和平。
尽管如此,网民纷纷留言调侃,推特用户nebula反问:“不是要反对任何语言,但是这个名牌能让别人看懂吗?特别是外国政要或人民知道这个在写什么?路牌、名牌等,本该是助读者更好读取信息,但是这个看来....”
Pagi ini saya bertemu YAB Perdana Menteri Tun. Dr. Mahathir Mohamad sambil memakai tanda nama jawi. Kerajaan Pakatan Harapan bertekad untuk terus mempertahankan perpaduan dan keharmonian demi negara tercinta. pic.twitter.com/6UFtYlEduZ
— Dr Wan Azizah Ismail (@drwanazizah) January 10, 2020
推特用户Pak Kassem Siow T附上哭笑不得的表情包,并反问:“爷爷看得懂爪夷文吗?他的祖先不是印度加福建吗?
推特用户Rush Ganesan Singh则认留言:“我们该对国语感到骄傲,如今我们在推广中东语言,是吗?大马人应该效仿印尼人,他们对自己的印尼文感到骄傲。”
推特用户kinuxian认为,名牌的用意是让不认识你的人,能读出你的名字。若外国人等无法读出来,那么名牌就失去意义了。
此前,华教斗士和代表淡小发言的非政府组织,因华淡小四年级国文科的“爪夷文字”单元,而向教育部道出隐忧和立场。
立场是,少数民族或华印裔社群不反对学习爪夷文字,因为这文字早已存在于讲述多元文化的历史课文内。
而隐忧是,学校历史课本里说明爪夷文是伊斯兰的象征,让很多家长惧怕学校被伊斯兰化。
在华印裔社会激烈反对下,政府后来同意,调整国民型小学四年级国文科的“爪夷文字”单元,将之前的“爪夷文字书法艺术”(Seni Khat)改称介绍爪夷文字(tulisan Jawi)单元。
同时,此单元必须先获得国民型小学家教协会、家长和学生的同意才能落实。
而董总则认为,此举违反1996年国民教育法令第53条文。
1996年教育法令第53条文阐明,所有国民型华文小学必须设立董事部,成员包括赞助人、信托人、家长、校友和官委。
因此,董总认为,这也说明,学校董事部也该有权决定,学校是否要介绍爪夷文字,而不是只有家教协会独自拥有这方面的决策权。
后来,此事演变成数个组织,指责董总试图透过不学习爪夷文字,来否决马来文化遗产,结果被标签为反民族主义。
由阿拉伯文简化而来的爪夷文(Jawi),曾在马来群岛通用,直到殖民期,才迫使使用罗马文。
在我国,丹州和彭亨重新推动爪夷文为官方文字,这两个州属规定,商用广告招牌上附加爪夷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