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时事评论员陈亚才证实,他曾就国民型小学纳入爪夷书法事件,受邀与教育部进行交流,期间与会者曾建议该部参照首相敦马哈迪处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的做法,马上宣布搁置。
他今日在面子书上撰文指出,与会者当天就向教育部长马智礼提出4项具体解决方案,而其中一项是上述建议。
“有鉴于小四学爪夷书法未见其利,却已引发广泛争议和忧虑,因此建议教育部参照敦马处理ICERD的做法,快刀斩乱麻,马上宣布搁置相关课纲,以制止争议扩大、节外生枝;整个计划须从长计议。”
他说,既然相关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要提升学习马来文的乐趣,与会者也建议以马来班顿诗(Pantun)取代爪夷字笔顺练习。
“Pantun的押韵作为语文学习,预期效果更佳。”
“第3项建议方案是,与其让社会人士觉得现有计划只是针对华小的单向做法,不如让各源流小学相互学习文字之美,如在华小推行爪夷字鉴赏、在国小推行中文书法,而淡小学习印度文字(Kaloi)的书写,以解除华社的疑虑,同时促成文化交流。”
“我的理解是,若在华淡小4年级的国文课推行爪夷字书法,也应在国小4年级的华文和淡米尔文课推行中文书法和淡米尔书法。”
“同时公开预先小五和小六爪夷字书法教程,以释公众之疑。”
陈亚才指出,由于原本构思的爪夷书法课程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第4项建议是让有兴趣者自行选修,而不是强制性上课。
“我的理解是,利用课外活动,同时在各源流学校推展爪夷、汉字和kaloi三种书法,以促进文化交流。”
他也澄清,出席交流会的人士,不是为教育部背书,而是要集思广益,反映不同层面的观点,尝试找出解套方案。
他说,至于采纳与否,最终还是由教育部定夺。
“我个人不会因为看到爪夷字就心生恐惧或排斥,也不认为让小四学生认识几个爪夷字,就会成为压死华教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由于各种综合因素,包括希盟在兑现竞选宣言的跳票、教育部这些日子推出的政策或措施争议甚大、统考尚未承认、雪州路牌独尊一种语文等等,累积的怨气不少,也不小。”
“这回碰上爪夷字课题,大家对此项计划的必要性、有效性、潜在的隐忧,以及对政府缺乏信心和信任等,华人社会对此课题的反弹有增强的趋势,不能等闲视之,避重就轻;若不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恐怕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