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31日讯)城市土地运用兼交通规划专家吴木炎认为,政府宣布取消捷运3号线计划(环状线)并不意味“世界末日”,因他相信政府仍有其他更合适的替代方案,来达致落实该计划的最初目的。

他说,政府暂停该计划,除了考量到成本问题和其可行性,还能防止捷运1号线和2号线的弱点,延伸至3号线的项目。

“若看回捷运1号线项目,它的确有着相当多已被忽略的弱点,如部分站点设立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或捷运站的停车场无人使用等,而相关弱点也已衍生至2号线。”

“建设捷运原本最主要目的,是使人们能方便流动,所以捷运线路理应设在居民或就业密集的地区。但可惜的是,特别当建设捷运2号线时,由于渗入了政治和商业因素,有影响力的人(从政或从商者)能让有关当局,将线路设在自身要发展的地段。”

“然而,该些地段要如何或怎样发展的计划都还没有成形,地段也仅是一片空地,如大马城就是其中一个。”

要以人民为出发点

他接受《M中文网》电访时也说,若捷运计划完成,而该些地段还是一片空地的话,那该些计划就变得毫无效益可言。

“若捷运经过相关地区,附近地价必定翻倍,若没有发展,就只是协助部分人士将其产业价格翻倍,而真正需要到公共交通的人民,就无法享受到捷运带来的便利。”

吴木炎认为,政府的确不能再让捷运3号线犯下同样的错误,而是要回归至建设捷运的真正目的。

“这理应是一项交通和人流计划,衔接所有交通系统和资源,让原本没连贯的交通系统成为一个体系,不要将其目标和焦点转移了。”

“不要忘记,每一分花在工程上的钱,都是来自于纳税者,所以整个计划都应该以纳税者和平民为出发点;这是一个为人民而设的系统,不是一个促使地皮翻倍的计划,我们应该认清这一点。”

别忘记拟出替代方案

他表示,政府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暂停项目,重新深入评估和检讨,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

他说,这非但能将原先目标和策略纠正回来,还能给予人民和纳税者一个交代。

他也说,政府也不能宣布取消后,就不了了之。

“那是行不通的,它必定要有其他替代方案来实现目标,且尽量不像以往般带有政治和商业的因素。”

至于替代方案,他也相信,政府短期之内是不会拟出方案,因要有效执行相关计划,是需要充足的资料,如对人民、社会、经济要有足够了解,才能拟出一个人民方案。

捷运不是唯一方案

吴木炎也解释,若根据政府一开始有意以捷运3号线,来衔接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如轻快铁(LRT)、快捷巴士系统(BRT)、机场直透快铁(ERL)、电动火车(Komuter)等,那相信政府不会放弃实践这目标。

“以现今的科技,或以其他大都会如英国、澳洲、中国城市为例,捷运未必是唯一的方式。”

“若决定取消,惟就要以一个较实际模式如考量成本各方面,利用其它公交系统如巴士、电车或其他小型火车等,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目前就只有两项选择,一是即便知道选择错误,也继续为一个不能持续下去的计划,背负着债务。”

“第二就是,将开发计划展延,再拟出更实际和符合人民需求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