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3日讯)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就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撰文,并于5月12日刊登在香港《南华早报》。

“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则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因此“一带一路”是两者的简称。它是一个经济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

马新社报导,纳吉目前是对中国展开为期5天的工作访问,以下是全文:

三年半前习近平主席阁下阐述了他的新丝绸之路的愿景,这是一个21世纪的构想,借以贯通东西方地区的历史性贸易道路,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把香料和珍贵的商品和文化及学术知识带到遥远的国度。这是一个文明的进程,当时亚洲各个王朝和帝国都知道,无论是物质财富或知识瑰宝,最好的增进方法便是通商和协商,而不是通过战争和执行不平等条约来达成。

今天我感觉很自豪能与众多政府首脑、国家元首和其他世界领导人齐聚北京,出席丝绸之路的当代继承者—习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峰论坛。

此次我们所参与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强调协商、共建和同享。我们万分欢迎此项倡议,我相信在峰会期间由多个国家代表包括马来西亚所将签署的协议,将让我们为此卓越计划的下个一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合作双赢”,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可当我们东盟国家看到在习主席“一带一路”倡议下,其中一些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基础建设项目时,我们知道那是真的,比方说中国——寮国铁路;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呵叻府——曼谷高速铁路;以及马来西亚的东海岸铁路项目等等。东海岸铁路将促进马来西亚比较落后的东海岸的连贯性和经济增长,并且作为大陆桥梁,可以节省非洲、中东和亚洲之间的货物运输成本与时间。

在我的国家,有一些来自反对党的政治人物批评说开展这个项目等同于出卖国家的主权,对中国的读者来说这话听起来似乎很可笑。我并不会为此而道歉,因为我的用意是在保留土地拥有权的情况下为马来西亚建设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包括开发大片土地,给人民引进更多的贸易与机会,制造成千上万个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繁荣。

在旧丝绸之路的时代,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开放的胸怀和开放边界进行贸易并不是出卖主权, 这么做是为所有国家的利益着想。今天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们欢迎来自友好国家与伙伴国的投资,就好像马来西亚作为一个航海、外向型的国家,一向都以它的多元化、中庸与宽容而自豪,而且经常都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进行贸易与投资。

我上一回访问北京只不过是几个月前的事,我和我的同僚们都不会忘记所受到的热诚与友善的接待。当时我们签署了总值1440亿令吉的合同与备忘录,它展现了中国投资者对马来西亚所具有的信心,而这可不是没有原因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在最近的一份联合报告中把马来西亚列为最佳投资国,我们在这一类别中明确的居于领先地位。

虽然我上次访问北京距今只是短短的数月,但成果已经明显可见,譬如说3月间我和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一同在吉隆坡推介世界上第一个数码自由贸易区。它将会是电子商务以及中小型企业的催化剂,以及全球和本地互联网公司瞄准东南亚的首要枢纽。

我们同意向中国购买的滨海任务舰,将能够同时为马来西亚和中国创造就业机会,因为首两艘军舰是分别在两国建造的,并且会向马来西亚作技术转移,及有助于保障全体马来西亚人民的安全。

这是合作双赢的一个真实的案例,倘若“一带一路”倡议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那我们都应该加以欢迎。我们都应该为此而作出贡献及投入,并且祝愿它取得成功。

在推动亚洲国家继续崛起,并且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更大的地位方面,这种模式将确保我们取得成功,因为它与各国友好,关心和协助本国及各国落后的一群,同时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友好国家及伙伴开放。

这是亚洲的世纪,所以让我们确保它不是以过去几个世纪所发生的争斗、战争和敌意为铭记;相反的,让我们忠于我们相互尊重、和平、和谐与不干预主权国家事务的价值观。让我们在新开辟的贸易路线上稳步前进,它并不会减少,而是会增加全人类的繁荣。

我相信作为习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其中一项活动,这个高峰论坛将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