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8日讯)居銮国会议员兼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刘镇东认为,马华前总会长丹斯里陈群川接受媒体专访,还大谈华人的经济,简直是在马化合作社事件受害者的伤口上撒盐。
他指出,在马化合作社事件,很多华人因为陈群川和马华公会的华人自救论而投资该合作社,但是最后却在合作社危机中倾家荡产,所以陈群川再谈华人经济,是对受害者很大的嘲讽,是在历史的伤口上撒盐。
“陈群川以华人自救论崛起,通过鼓励华裔把血汗钱集资马华公会控制的企业和合作社,以便对抗‘马来人企业’。”
“其实所谓的马来人企业,在当时都是政府控制与撑腰的国有企业。陈群川和马华公会无法在国阵内部制衡和纠正巫统,转而从华裔小市民身上集资以卵击石。1985年经济风暴,所有的合作社和马华相关的大企业兵败如山倒。”
刘镇东在面子书撰文说,许多华裔小市民因为相信陈群川这位“华人救星”而赔上血汗钱、棺材本,合作社危机直接受影响户至少有50万人,实际受影响人士可能多达百万人。
“因此,马华公会自1986年起,已经失去其政治正当性,不再有华裔相信马华公会作为一个政党的公信力。马华在1995年、1999年和2004年的大胜,主要都是巫统政策相对中庸所致,与马华公会本身的作为无关。”
刘镇东认为,距离1986年陈群川最后一次在政治舞台时已有30年,陈群川不必重复那些已经过时的族群经济论述。
“从19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人包括华裔都逐渐明白,富商的企业拥有权与马来人、华人或者印度人小市民的个人生活无关。”
“我们当前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让各族小市民过得舒适、国家可以进步的经济模式。族群作为一个经济单位的想法,在1980年代已经失败,现在也不会有成果。”
“当然,马来西亚面对的挑战,有很多陈群川们,在没有历史语境下,把一些失败的观点当作很有理路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