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1日讯)日前在文良港发生印裔男子被开12枪射毙案,证实干案动机涉及私会党帮派斗争,而两帮派在过去十年互相仇杀,死者只是帮派斗争的其中一名牺牲者!
尽管有死者家属否认死者是黑帮份子,不过警方已经查证死者的确是恶名昭彰黑帮——Satu Hati(以下简称SH)的成员,而且还是第二把交椅。
《Malay Mail》英语日报报导,根据警方的消息,SH是成立于80年代,创会人是称为YB Solo的男子,而创会的原本戒条是成员不可涉及毒品以及卖淫,以确保成员不会因此分裂。
“但是这个帮派成立不久后,有成员就开始违反戒条,进行帮会不允许的活动,最终导致帮会分裂,有人脱离帮会另起炉灶成立36帮(Three-Six gang)。”
消息说,SH与36帮自90年代开始互相斗争,36帮入侵抢夺SH的地盘,在过去十年不断有人被敌对帮派杀害。
争夺地盘收保护费
地盘利益是两个帮派互斗的导火线,只要能掌控地盘,他们就能向当地商家收取保护费,那是一种庞大的收入来源。
“比方说,一间普通的华人餐馆每月最多需要支付500令吉保护费,而酒吧、建筑工地等就是帮派的大鱼,会被征收更高的保护费至数千令吉。”
任何商家如果不肯就范,就会面对黑帮的恐吓与骚扰,例如工地机械被破坏等。
“帮会会向工程经理着手,以各种手段威胁对方交保护费。”
至于如何招收成员,SH则没有特定的“入会仪式”,不过成员一般上会在特定的身体部位纹身作为忠于帮会的象征。
征收保护费是一般小喽啰的工作,只有比较高层的成员才会被派去做更大的“买卖”例如放贷与追债。
雇佣前警员进行枪杀
“那些勇敢的敢死队就会被派去暗杀敌对帮会的领袖,不过很多时候帮会不会让自己的成员持有枪械,而是由那些有经过枪火训练的人去执行任务。”
“那些因为纪律问题而被开除的警员或武装部队人员,受雇于帮会去执行枪杀任务,这是比较常见的手段。”
消息说,被帮会雇佣当杀手的前警员,很多时候还在警队时就与帮会有联系,当离开警队时失去收入,他们所掌握的军火能力就成为他们的“谋生技能”。
在7月27日,名为甘达三美的41岁男子,在Setapak Central购物中心附近的交通灯处,被4名分别乘坐两辆摩哆而至的枪手伏击,连开至少12枪,死者当场丧命。
据了解,有死者家属赶到现场,声称死者不是被黑帮成员杀害,并指枪手是来自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