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努力应对物价上涨的问题的同时,弱势群体的生活则变得更加困苦,甚至面对挨饿。

两年前,部分弱势群体开始依赖我国的非政府组织(NGO)所推出的粮食援助计划。由于现在物价上涨,这意味着这些非政府组织需要找到新的战略来管理他们的开支。

根据大马统计局,今年5月,大马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8%。

《Malay Mail》访问了几个非政府组织,以了解他们是如何应对物价上涨的问题。

当我国在2020年3月实施行动限制令(MCO)时,来自秋杰路的大马福利与健康组织(PKKUM)推出#FoodForAll计划,为有需要的人提供食物。一开始,他们每天提供100份餐盒,直到几个月前,餐盒数量增加至每天400多盒。

大马福利与健康组织主席爱丽莎科尔克里希南(Elisha Kor Krishnan)表示,由于成本和运营开支增加和公众捐款减少,他们已经将每天的食品袋的数量削减至大约100份。

她表示:“以前,我们会到社区分发早餐、午餐和晚餐,但是,现在我们只能提供晚餐。”

“仍然有很多人来吃免费餐,但他们只能分发给100人。”

“这绝对是不够的。”

她表示,以前每包食品袋的费用为10令吉,但是,现在他们的经营成本至少增加了15%。

“我们以前买一包蔬菜只需花2令吉,但现在要3令吉80仙,成本增加了90%。”

大马One Heart基金会每天向冼都的四所淡米尔学校分发食物,物价上涨后,他们也觉得压力很大。

该基金会秘书兼董事会成员沙菲娜赛里尔(Shafina Syahrir)表示,食材的成本至少增加了30%。

“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工作,以便能顺利完成粮食援助计划,就像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之前那样。”

她说,为了将运营成本保持在最低水平,他们必须与供应商商讨食品的价格。

“我们还断断续续地向老人院和孤儿院提供食品援助,我们在购买老人院所需要的必需品时,发现我们的开支有所增加。”

公众捐款已减少

克切拉香积厨(Kechara Soup Kitchen)运营总监谢国良表示,他们在吉隆坡派食物时,看见不少新面孔,这些人居住在城市,他们需要免费餐盒来温饱。

“我们觉得,他们可能是刚刚发现我们的计划,或者他们已经到了无法买食物的地步。”

他表示,尽管目前免费餐盒的需求增加,但他们从公众和企业收到的捐款已经减少。

“当人们的生活成本增加时,他们不太可能向慈善组织捐款。几个月前,已经出现捐款减少的情况。”

他说,他们现在重新规划,并透过筹款的方式来维持粮食援助计划。

克切拉香积厨每周为吉隆坡、槟城和柔佛的无家可归者和城市贫民,提供超过1000份餐盒。

尽管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压力,但马来西亚救助署(MRA)首席执行员沙里扎尔(Shahrizal Azwan Samsudin)说,现在评估通货膨胀会给MRA带来多大影响还为时过早。

他说,MRA预计将增加购买几种食品的预算,如食油、面粉和白米。

“特别是食油价格已经大幅上涨,而我们却无法获得任何补贴。”

他说,如果在未来价格继续上涨,他们可能需要减少受惠者的人数。

“如果我们以前能够用1万令吉来准备100份食品篮给100个人,那么现在我们要么减少受惠者的数量,要么减少每个食品包的物品数量。”

谈到MRA的运营成本时,他说:“我们正在尽力确保以最低成本来进行粮食援助计划。”

大马医疗援助协会(MERCY Malaysia)也遇到类似的挑战。该协会主席拿督阿末法依查(Dr Ahmad Faizal Mohd Perdaus)表示,通货膨胀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粮食援助计划,如食品包,里面通常放了白米、面粉和食油等必需品,不过,这些食品的价格已经急剧上升。

“作为比较,2021年12月,我们的食品包的总花费约为每篮100令吉,但在4月准备同样的食品包时,却要花115令吉。”

“价格涨幅最大的是食油,之前食油(5公升)的价格是26令吉,现在它的价格则增加到33令吉,增长了27%。”

他表示,大马医疗援助协会在柬埔寨和孟加拉进行援助计划时,也面临物价上涨的问题。

“受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战争、人道主义危机,以及严峻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价格暴涨,因此,大马医疗援助协会在进行援助计划时也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