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还记得以前小时候我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商场上确实依旧摆放着形形色色的月饼摊,口味和样式每年更是层出不穷、创意满满,不过为何小编好像只看到中秋节的形式却感受不到其节日的氛围呢?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因为工作/课业忙绿,开始有理由不过中秋了,只记得买销量最好的月饼寄老家或送给朋友,意思意思下,甚至逐渐忘了中秋节的意义,只剩下“消费”...今天,小编想带着大家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小时候最淳朴、最人齐、过得最像中秋节的中秋节~
1. 提着灯笼走遍大街小巷
那年代的治安还不错,小朋友和隔壁家邻居的孩子还能手提着灯笼,手牵手走过大街小巷。那时候的灯笼不像现在一样用电池,反而是用竹纸扎的,形状多样,有椭圆形、兔子形、龙形、卡通形等等,或是自制与众不同的铁管灯笼,设计一点儿也输给现今的电子灯笼。走过了大街小巷,年纪比较大的哥哥姐姐就会帮我们把灯笼横挂在竿子上,闪耀着整个车房,真的非常美丽...
提灯笼的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挂灯笼,可以辟邪和增加节日的气氛。人们在中秋节挂起灯笼,象征团圆、光明、幸福、美满的意义,并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图取自:hinhua.edu、openrice
2. 猜灯谜、猜对联
每逢到了中秋节,家乡附近佛堂或神庙都挂满灯笼,而在璀璨的灯笼下方还吊挂着一张谜语纸,供大人小孩猜谜。那时候还小,吃饱后就会到那走走看看,如果幸运猜对一个灯谜,就会非常有成就感,高兴整个晚上。在那个年代,这些文艺活动还算盛行,不像现在一样,人们对传统年俗不感兴趣,如果可以晚上去看电影、唱K或者滑手机也行。猜灯谜?我找google帮忙就好!
猜灯谜的意义: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很多人响应,后来就逐渐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目,这也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取自:0762home
3. 玩蜡烛
那个年代,没有太多的电子产品可以玩,但我们却懂得如何自娱娱人。我们喜欢用蜡烛排字形、在家里外面的铁门上排满蜡烛、或是顽皮的拿蜡烛去堵着蚂蚁窝的洞口、甚至我们还傻得拿微弱的蜡烛来炒菜,这些蠢事在你的童年也曾发生过吧?不过,现在的我们聪明了,没那么傻,但同时间也好像少了一份快乐。
点蜡烛的意义:中秋节门外点蜡烛是为了祭祀月亮,俗称“拜月”,表示对月神的尊敬。
图取自:viralcham、jolyn
4. 吃团圆饭
那时候我们住在一起/附近,要相聚一起并不难;如今大家各奔东西,中秋节能在一起吃团圆饭也变成一种难得。马来西亚的中秋节并不是公假,而且今年还落在星期四(工作、读书天),很多在城外的游子不可能为了一餐团圆饭而特意回乡庆祝节日,所以我们只好再等明天,然后一年等一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能够家人团圆才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吃团圆饭的意义:农历8月15在月亮初升之时,合坐共吃团圆饭,带着一家团圆的美好意义。
5. 吃月饼
其实以前小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中秋节非得吃月饼,只知道这节日能有甜甜的月饼吃,很幸福。长大后,我们知道吃月饼的意义后,开始计较每口月饼的热量、每粒月饼的素质... 而且,近年来的月饼商家出的月饼种类繁多,价格也越来越贵。不过庆幸的是,吃月饼的形式是辣么多年来,我们坚守中秋节做得最好的一件事。~( ̄▽ ̄)~*
吃月饼的意义: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图取自:新浪
6. 吃菱角
中秋节到爷爷奶奶的家拜访,除了有丰盛的晚餐外,桌上肯定还摆放一盘菱角。那时候爷爷会说,菱角是吃过月饼后才吃的,可以减少油腻感,而且最重要的是,吃了后你会变聪明。当时候不太理解爷爷的意思,只是一面很愚蠢的用牙齿尝试将菱角去壳,现在回想觉得自己还真笨,不过这也算其中一个过中秋节的回忆吧~
吃菱角的意义:中秋节给小孩吃菱角,寄托大人希望他们“聪明伶俐”的祝福。
图取自:新浪
7. 吃柚子
华人吃东西很多时候是吃个意头。以前吃完团圆饭,柚子就会“自动”现身。你还记得吗?那时候父母会用手,小心翼翼的剥开柚子皮,深怕一不小心把它的皮弄烂,那么我们当晚就会少了一个DIY的“柚子灯笼”。 ╮( ̄▽ ̄)╭
吃柚子的意义: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同时,“柚”与“佑”谐音,代表希望月亮护佑的美好意愿。
图取自:yibao
小编后记:马来西亚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我们有三大民族。虽然中秋节不是我国的公共假期,但事实上这个节日对于我们华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仅象征着历史意义,更代表着月圆人团圆,而这个文化需要由我们大家一起来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