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日讯)自中菲关系解冻、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华之后,大马首相纳吉也紧跟前往中国探索深化中马双方国防和经济合作。西方媒体分析认为,弃美亲中的“杜特尔特效应”正席卷东盟,而大马是继菲律宾之后,下一个拥抱中国的东南亚国家。
美国《华盛顿邮报》周二称,大马首相纳吉在出访中国前,自称是中国的“真朋友”,并致力于推动马中关系迈上“新高度”。此番言论与杜特尔特两周前访问北京期间,宣称要与美国“分手”如出一辙。
马菲两国领袖向中国示好的举动,强化了美国在衰弱、中国正以不可阻拦之势崛起的观点。这亦展示了中国明显有能力去买通与她在南中国海有领土争议的对手。
悉尼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主任尤安格雷厄姆(Euan Graham)认为,“现在马来西亚看上去像是一块摇摇欲坠的多米诺骨牌”,“东南亚国家正在普遍倾向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马来西亚方面的目标包括谈判达成从中国采购近海巡逻艇的协议,这将是两国之间的第一份重大防务装备合同。如果得到证实,这笔交易很可能引发美国及其盟国不快。
丑闻缠身纳吉需华加持
新加坡国际战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亚太安全问题研究员亚历克斯尼尔(Alex Neill)表示,这与美国和日本销售这种防务技术的尝试构成直接竞争。
虽然大马是南中国海争议岛礁和岛屿的几个声索国之一,但大马对中国在该地区扩张性主权主张的回应总体上是回避对抗。大马的部长级官员偶尔会抨击中国的主张,但纳吉本人一直强调克制。
美国《华盛顿邮报》就认为,纳吉此行部分原因关乎大马国内政局。一马公司丑闻除了让纳吉在国内饱受非议,也令他在西方变成了不受欢迎的人物,并使外国投资者对大马却步。
在一马丑闻传出前,纳吉跟美国总统奥巴马交情匪淺,前者甚至曾于2014年远赴夏威夷与奥巴马打高尔夫球。直至今年7月,美国司法部对一马发展公司(1MDB)提出民事诉讼,要求查扣逾10亿美元(约41亿9350万令吉)资产,马美关系就开始生变。
澳洲塔斯曼尼亚大学亚洲研究所主任詹姆斯陈(James Chin)认为,“要饭的哪能挑肥拣瘦”(Beggars can’t be choosers)。他特别提及纳吉明年将面对大选,如果像中国那样的世界强国都愿意接见他,并出动红地毯、盛宴来迎接他,那他在国内的声望也会水涨船高。
尼尔也表示,如果纳吉发现自己成了美国的调查对象,倒向中国可能是他的自然倾向。
东盟不想依赖中美
分析人士正在谈论席卷亚洲的“杜特尔特效应”,即中国试图把一个又一个国家撬离华盛顿的盟友圈子,并把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份量用作杠杆,推动这些国家进入中国的轨道。
然而,有专家持相反观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The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RSIS)资深研究员Yang Razali Kassim指出,中国也许拥有权力、财富和影响力,但声称对南海大部分区域拥有主权,并在有关海域填海建设人工岛的强硬态度,已让一些国家疏远她而向华盛顿靠拢。
实际上,很少东盟国家愿意再依赖北京或华盛顿,而是希望在两强之间保持平衡。
大马人民研究院(Malaysia’s Institut Rakyat)的执行总监Yin Shao Loong就认为,大马靠拢中国的说法言之过早。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研究员穆斯塔法伊兹丁(Mustafa Izzuddin)亦表示,马来西亚正寻求对中国采取一种“平衡”姿态,在加强经济关系的同时保护其在南中国海的利益。
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就最注重在两个大国之间寻求平衡,而非试图结盟。该国坦承需要中国的经济投资,但一旦触及南海争议,却坚持不妥协。
印尼也一样,虽然并未牵涉进南海主权争议当中,但中国渔船在印尼海域非法捕鱼的问题,却激怒了印尼。据《悉尼先驱晨报》报导,印尼防长提议和澳洲在南中国海巡逻,给这片海域带来“和平”,同时打击非法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