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希盟(土团)与国阵(马华)之间的对垒,另外四位候选人,包括民政党,没有引起选民太大的关注。因此,所谓的“第三势力”还不成气候。

2.希盟/行动党倡导的宏观理念,面对选民期待的实际表现,还有一定程度的落差。所谓“听其言,观其行”,选民希望希盟/行动党以行动验证其理念。

3.希盟政府对拉曼大学学院的拨款,从过去的6000万令吉,刷到当前的100万令吉,在教育上采取这种“羞辱性”的做法,似乎没有说服选民。之前的承诺没有兑现,再次的承诺,公信力就打折了。

4.希盟一再提醒投票后果与延伸的影响,阻吓不了选民通过选票表达民怨。希盟的“需要时间”与选民/人民的“想看到改善”,这种拉扯会延续到来届大选。压力在希盟这一方。

5.竞选过程,对于种族与宗教议题,朝野候选人基本上是选择性运用,在立场和具体事项上避重就轻,含糊带过。彼此都没有梳理,也谈不上有鲜明的对照。同一议题,不同族群的反应有别,如何拿捏,还得视具体情况应变。

6.补选结果,国阵/马华的多数票15086张,选民发出的讯息相当明确,这是对希盟及时的提醒:蜜月期早已结束,不要再沉醉,希盟要保住政权,需要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