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元种族的特色,形成了多元文化如美食、风俗传统的融合,然而教育这一环却分而治之,箇中历史的来龙去脉以及华小走着的坎坷之路,则不在话下。

最近闹得极为激烈的华教课题莫过于首相在2016年财政预算案宣布拨给800多间华小的5000万令吉,在今年快结束了,都没有分发给华小。

首相纳吉在11月的马华全国代表大会上,承认教育部有拿破仑官员,所以人们所惊讶的不是华小再一次遭受不合理的对待,而是政府在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国会许下的承诺,竟然可以“明目张胆”地不去兑现,那日后还有什么承诺是不可以违诺的呢?

拨款未发放给华小是不可推搪的事实,财政部与教育部理应给人民尤其华社一个交代,但是这两个部门的回应却让人咬牙切齿,怎叫人相信政府公平对待华小的言论?

教育部长马兹尔指该部预算不足,要华小将就些,有多少拨款就拿多少拨款,简直令华社的怒火火上加油。行动党代主席陈国伟以“恩赐华小”来形容教长对华小拨款课题的态度,用词非常客气,想必“施舍华小”才是华人心中想到的字眼。

教育部拿不出预算来兑现华小拨款,强烈给人一种印象:国库是否已经空虚了?教育部出现这种情况,就有必要探讨政府各部门的预算与财政机制。

各政府部门通过财政预算案获得一年的拨款,一般上财政部会从年头开始,陆续发放拨款给各部门,到了10月左右,各部门会结算开销,整理未用完的拨款,然后将剩余拨款退还给财政部。

当然,以政府的开销方式,有剩余拨款并退回给财政部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何况最近几年政府都缩减预算。

以这种模式来看,华小要获得应得的5000万令吉拨款,必须在10月前,即教育部预算未用完前就争取到,现在已经2016年尾声,除非财政部有能力给特别拨款,否则华小拨款是没有希望了。

对华小来说,缺乏这笔5000万令吉拨款,还不至于是一种影响生死存亡的问题,只是很多安排在年尾学校长假期间进行的维修工程必须被延后,对新学年造成不便。

在此课题上,负责跟进华小拨款的马华尤其是内阁部长、副教育部长张盛闻难辞其咎。华社非常关心究竟政府是没能力拨款,还是拨款已经发放下来了,但是却被人中饱私囊,国阵政府必须给华社交代。

对于反对党来说,这是一个用来大力狙击国阵的大好课题,如果要再下一城,给马华、民政无地自容的话,建议由行动党发动筹款运动,为华小筹募国阵所无法支付的拨款,相信华社必定非常乐意响应筹款,即可帮助到华小,又可以令国阵难堪,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