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3日讯)政策措施研究中心(INVOKE)民调显示,如今有更多的马来西亚人不确定在来届大选要投票给谁。

根据该中心于今年2月展开的调查,有51%的受访者表示,一旦举办大选,他们不确定要投选谁;16%受访者表示将投选国盟、8%投国阵、4%投国家和谐联盟(Muafakat Nasional)、仅有3%表明会投希盟。

此外,有17%受访者拒绝提供答案。

相比之下,在2020年12月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37%的受访者不确定要投选谁。

“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游离派(fence-sitter)人数就激增14%,这意味着现在有超过一半的选民不确定要支持谁。”

“国盟应关注这不确定性激增的现象,根据之前的历史趋势,游离派都是依据经济情绪投票。”

“尽管如此,执政联盟仍可以安抚选民,因为任何竞争对手都还未进攻选民。”

依据去年的民调,当时有16%受访者表示会投选国阵、15%投国盟、5%投希盟、4%则投国家和谐联盟。

谁能救经济就得选票

今年的民调指出,这意味着马来选民已从国阵转向国盟,而是基于巫统无法对该党的未来给予明确的立场。

“与此同时,巫统里不同派系的争斗,就代表巫统和国阵像希盟一样,未能决定并支持一个能替代首相丹斯里慕尤丁的人选。”

“简单来说,选民是完全处在‘三害相权取其轻’的情况。”

“任何一方若成功传达以经济繁荣为中心,具有说服力的信息,他们就会处在有利位置,获得游离派的支持。”

另外,民调也发现,相较于去年的65%,今年只有61%的选民同意国盟的服务有改善。

69%的马来人同意政府在国盟的管理下,有更好的表现,少于去年的75%。

但是,同意此观点的华裔选民人数,从去年的38%稍涨至今年的39%。

至于印裔选民,从去年的55%至今年47%的人,是认同政府的表现。

希盟面临诚信问题

民调也指出,在是否愿意去投票的项目中,受访者的投票意愿却从去年的78%大幅降至今年的65%。

民调也总结指,所有政党如今都面临着“信用差距”(credibility gap)的问题。

“尽管国盟处在脆弱的地位,但希盟或国阵也未能从其公开的目标中受益。”

“希盟拥有巨大的诚信问题,在发生喜来登行动后,所有进行的民调都显示,大部分选民都较倾向于国盟,而不是希盟。”

“实际上,国盟所得的支持率随着时间过去而逐渐增加,但在同一时间,国盟和慕尤丁的整体认可度一直在稳定下降。”

“这就是说,希盟自去年2月失去政权后,就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争取支持,希盟所强调的‘人民委托被偷走’论述也没有引起共鸣,即便在混合城市选区也如此。”

“经济课题是希盟能赢得2018年大选的关键,但这一事实似乎已被大多数领袖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