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6日讯)政治分析员认为,国内政坛经历将近一年的混乱后,许多选民已对政治人物和政党感到失望,所以在第15届大选可能选择不投票。
新加坡国际事务学会高级研究学者胡逸山说,上届大选支持希盟的改革派选民,在看见希盟政府因“喜来登行动”而倒台后,可能不会再想参与来届大选。
根据《Malay Mail》报导,他与其他分析员皆认为,较低的投票率很可能让依然拥有强大基层支持的巫统和伊斯兰党受惠。
“我认为伊党和巫统在原有的乡村支持者、老年人和青年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且相较于被支持者指责没有足够改革行动的希盟,巫伊更能游说自身的支持者出来投票。”
马来亚大学政治学者阿旺阿兹曼(Awang Azman Awang Pawi)则指出,希盟支持者也不满前首相敦马哈迪没有咨询希盟,就自行辞去首相职的行径。
他说,马哈迪拒绝交棒给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也给该些投票支持希盟的人,留下不好印象,因为他们预期安华会坐上首相的位子。
不过,他认为,现任国盟政府也不受选民欢迎。
“这是因为政府没有延长贷款延期还款计划(loan moratorium),加上雇员公积金局(EPF)提款程序艰难,甚至政府也被视为无法控制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但虽如此,阿旺阿兹曼认为,国盟里不是每个政党都不受选民待见。
他说,由于土著团结党结集许多从巫统和公正党跳槽过来的人士,这使得他们非常不受欢迎。
“相反,随着许多领袖跳槽,巫统内部已大洗牌,这使他们变得更强大。”
“至于伊党,当他们不再提及1965年伊斯兰法庭(刑事权限)法令(355法令)和反赌博的课题时,许多支持者就不再支持伊党了。”
“但即便如此,许多伊党党员仍然效忠于他们的领袖。”
双威大学政治学者兼社运分子黄进发也认为,在经历长达11个月的“强烈夺权阴谋”,人民已不会为大选感到兴奋。
“若政治人物在不提供替代政策的情况下,继续争夺政权,那许多选民会感到失望。”
“越来越多人选择不投票,那选择投票的人将获得更多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