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周一(4日)进入有条件行动限制令阶段以推动停滞不前的经济,不少商场纷纷重新营业,但对于零售商而言,未来半年的“新常态”则未必能推动经济,反而不少商家打算裁员以降低营运成本!

据《Malay Mail》报导,虽然不少商场内的餐厅及商店开始复工,但也有不少店家仍处于关闭状态,餐厅更为了遵守社交距离政策,减少了桌椅数量以控制人潮,在空荡的商场里,可以见到工作的人比上街的人还要多。

放宽MCO无法提振消费能力

而这样的新常态也为零售商带来苦撑的情况,不少商家及企业表示,在今年剩余的半年内,社交距离政策预计将维持不变,同时放宽行动限制令也无法抑制销售额的下降。

由于现金流量紧缺,利润不断下降,这使小型商家及企业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求存,那就是选择结业或裁员。

餐厅里的服务员比前来用餐的顾客还要多。-Miera Zulyana摄-
餐厅里的服务员比前来用餐的顾客还要多。-Miera Zulyana摄-

马来西亚零售商协会主席蔡家胜表示,许多零售商已经开始削减至少80%的成本,而有30%的商家则打算会在未来的半年内裁员。

“裁员及结业是不少零售商在陷入困境时会选择的办法,这种风潮也反映了各行各业的经济疲劳。”

去年开始消费水平就低迷

他也指出,多达80%的零售商已经定制计划减少未来的亏损,也有不少零售商因为中美贸易战,在去年杪起已采取削减成本的措施。

由于通货膨胀及工资停滞减弱了民众的消费能力,零售业对消费者的信心指数早在2019年的最后两个季度,处于较低的水平。

蔡家胜透露,有50%的商家表示,如果目前的情况无法改善,或接下来的半年内政府没提供帮助,他们可能会被迫结束营业。

他也提及,临时工及打工一族也面临收入减少的情况,对于打工一族来说,许多员工都被要求拿无薪假期,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还被减薪,以致未来的市场消费能力也不高。

目前,也不难看见许多打工族面临减薪的情况,而幅度介于10%至20%之间,而零售业员工的薪水通常介于1500令吉至1900令吉,这意味着减薪的幅度,已经影响到他们原本就微薄的收入。

需承担昂贵的租金成本

而对于商家来说,工资通常都占营运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是租金。马来西亚零售商协会估计,全国零售业的人事成本为61亿8000万令吉,其中包括工资、津贴、雇员公积金及社险等费用。

至于租金方面,即使是在非高级购物中心的小型商店,每月租金也可能高达每月2万令吉。

而在诸如Suria KLCC或Pavilion位于市中心的高级购物中心,小型商店的租金可能是非高级购物中心的三倍,而较大的店铺每月的租金高达30万令吉。

不少商家及企业表示,放宽行动限制令也无法抑制销售额的下降。-Choo Choy May摄-
不少商家及企业表示,放宽行动限制令也无法抑制销售额的下降。-Choo Choy May摄-

蔡家胜感叹道,商家及企业是不会等到最坏的情况出现的,他们正在做必要的事情,即使取消了行动限制令,商家预计销售额最多仅有限行令前的50%,因此与其继续亏损,不如结束营业或裁员。

此外,马来西亚零售商协会估计,在行动限制令的首六周,零售业者就承担了204亿8000万令吉的运营和员工成本。

而据《The Edge》报导,零售商在4月中旬,仅营运成本就支出了143亿令吉,其中包括租金、保险、广告及促销支出,和维修及保养等。

为了协助零售商及中小型企业渡过难关,早前政府宣布拨出2600亿振兴经济配套,以刺激经济,其中的措施包括补贴中小型企业员工工资、减少租金、电费折扣及税收回扣等优惠。

裁员更符合降低成本效益

蔡家胜对此则透露,对许多企业及商家而言,根本补贴不到多少资金,又或者因申请条件门槛太高而无法获得援助。

他以工资补贴为例,若企业雇佣员工超过200人,最多只会补贴1200令吉的薪水,仅为期6个月。

但是由于企业预计经济明年才会开始反弹,即使是有补贴,但薪水成本依然高昂,蔡家胜表示,这使裁员成为更符合降低成本效益的选择。

他也指出,从社会保险机构(Perkeso)透露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只有6000份的援助申请,数量之所以不多,是因为企业认为这太麻烦。

与此同时,蔡家胜也表示,电费折扣方案预计只有较小型的购物中心能充分享受该优惠,据振兴经济配套计划,只有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部份购物中心、会议中心及主题乐园才能获得15%的折扣,直到9月份。

“这对于大型商场店家而言是不公平的,他们才是最大的‘老板’,但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帮助,只有小型的购物中心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