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1日讯)根据第14届全国大选的成绩统计,国阵只获得全国总选票的36.42%,是有史以来最低的记录。
《Malay Mail》分析发现,全国有1494万624名选民投票,而国阵只获得约424万张选票即36.42%。
至于希盟,有551万或47.33%的选民将选票投给希盟。
在沙巴,希盟的盟友复兴党则获得2.21%或25万7091张选票,其他政党包括伊党、沙巴国家团结党以及独立人士则囊括14.04%或163万张选票。
希盟和复兴党的总得票结合起来,他们只获得49.54%选票,未超过一半,就算加上峇都区独立候选人巴拉卡兰的得票,也只有49.87%。
得票率相差1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研究学者吴逸山向《Malay Mail 》指出,希盟与国阵的得票率相差11%,这是很明显的差距,因为在上一届大选,两者的得票率只差4%左右而已。
“希盟掀起了全民海啸饭国阵,而且两者的得票率差别这么大,显然大量选票从国阵转移去希盟了。”
他还说,在大部分选举,国阵的得票率是60%,反对党是40%。
“这次国阵是36%得票率,是最差的一次,显示选民惩罚了这个执政超过半世纪的政党。”
在2008年大选,国阵的得票率是51.38%,然后在2013年大选跌至47.37%,不过之前最低的是1969年大选,只有44.96%。
侮辱马哈迪成导火线
Ilham研究中心总执行长西索慕丁峇卡指出,按照这样的得票率,显示国阵内部也出现反风,尤其是巫统。
“巫统党员不满领导层,所以投反对党。很可能是因为巫统主席拿督斯里纳吉,公开批评首相敦马哈迪,更嘲笑马哈迪是老人。”
“这是很大的错误,因为马来社会避忌侮辱长辈或老人。马哈迪是巫统的元老,就算他有错,也不应该公开侮辱他,这样只会导致巫统党员投同情票给马哈迪。”
他说,国阵巫统遭遇如此惨败,而且得票率只有36.42%,这是很致命性的,这个政治联盟或许很难走下去。
“巫统很难东山再起,纳吉也要引咎辞职,为国阵巫统的败选负起责任,而所有国阵领袖也要重新检讨,探讨他们在未来5年的路要怎样走,毕竟他们现在已经是反对党了。”
在这次的大选,国阵赢得79席,希盟则是113席,加上沙巴复兴党的8席,以及峇都独立候选人峇巴卡兰,总共是122席。
伊党制造三角战反帮希盟
西索慕丁说,之前的砂州选举以及江沙与大港补选,三角战的确分散反对党的选票,那是因为当时马哈迪还未加入希盟,希盟也没有共用公正党的蓝眼标志。
在这次大选,在222个国席选战,有151个是三角战,而伊党竞选158个国席,是导致三角战的原因
“其实伊党竞选那么多议席,反而间接促成希盟的胜选。伊党的大选成绩比巫统好,不但保住丹州政权,还重夺登州,而且原有的21个国会议席只少了3个。”
他说,导致国阵倒台的因素包括生活费压力、消费税、缺乏工作机会、令吉贬值等。
西索慕丁继称,马哈迪通过讲座会以及高明的社交媒体宣传手段,增加希盟的支持率,希盟讲座出席者人数高达数万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社交媒体的影响力,面子书的直播,形成一种风气,最终风气转换成选票。”
不过他认为马来西亚会变天,是“反国阵”的情绪,大过于“支持希盟”的情绪,而这也是马哈迪的功劳。
“在竞选机关、策略以及旗海战术,希盟是输给国阵与伊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