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3日讯)“Char Koay Teow”一词来自炒粿条,这种极富马新文化的口语化字眼,如今已经被记录在全球通用的牛津英语字典里。
根据牛津字典的9月份最新版本,很多在过去数十年只在大马与新加坡一带使用的本土化字眼如“chicken rice”(鸡饭)、“rendang”(仁当)、“mamak”(嘛嘛)等,都收录在牛津字典中。
Advertisement
不但如此,马新人常用“aiyah”和“aiyoh”来形容当下惊讶的心情,也在最新的牛津字典中出现。
另外,我们用来形容穿着奇异、行为流氓男子的“Ah Beng”字眼,也很“荣幸”地成为了受承认的字典用词。
Advertisement
Ah Beng或是译自"阿炳"等之类的菜市场名字,意即俯拾皆是的名字,其实就是形容凡夫俗子,甚或是市井之徒。
Advertisement
其他被收录在牛津字典的“本土专用词”还有语助词“wah”、“ang moh”(洋人)、“shiok”(爽)及“lepak”等,一些之前难登大雅之堂的日常用语,已登堂入室。
牛津字典是一年4季都会更新最新词汇而收编成最新版本,显示该字典与时并进。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