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13日讯)大马以多元种族及文化社会面貌闻名于世,普遍以巫裔、华裔、印裔以及原住民为主,但你知不知道“Chindian”是什么民族呢?
Chindian其实就是华人与印裔通婚的后裔,其实取自于"Chinese"(华人)与"Indian"(印裔)两字合成,由于通婚越来越普及,华印混血儿逐渐成为了一种“新民族”。
25岁的达斯桑南看起来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华人,但是一开声说话就会吓着身边的人,因为他说的是流利的淡米尔语。
达斯桑南的55岁父亲马诺哈然是一名Chindian,51岁母亲迪雅茉莉是华人,但从小被印裔家庭领养。
说着淡米尔语的华人
达斯桑南走在华人人群中,只要不开口说话及说出自己的名字,没人会发现他是个Chindian,而他在吉隆坡某学院攻读新闻系时,常常因为说着淡米尔语而令同学感到惊讶。
他接受《Malay Mail》专访时说,“华人看到我,以为是华人,但是却会说印度话,完全不符合他们心中的印度人印象。”
另一个有趣的画面是当他到戏院看淡米尔语电影时,戏院内的印度人都很好奇为何会有华人孩子。
“他们都在偷偷地说,不懂我在这里做什么,我都听见了,但是我都一笑而过,因为习以为常了。”
他再举例,以前在学校时,当老师念出他的印裔名字,都会很惊讶为何是“华族小孩”应声。
“虽然经常需要解释我的背景是有点累,但是我以chindian感到自豪。”
老师以为是恶作剧
另一个Chindian孩子名叫莎丽妮.陈贤莉(28岁),她父亲是保险代理员陈瑞宏,母亲卡玛拉德维则是银行经理,拥有中文名的陈贤莉则看起来跟印度人无异。(人名皆译音)
“当我自我介绍时,人们往往是大吃一惊的。”
最有趣的一次是她在小学的时候,当时老师呼叫她的名字,而她应声后却被老师质疑,还叫她不要开这种玩笑。
虽然Chindian只是少数,陈贤莉也引以为豪,不会介意他人经常误会他的种族身份。
“其实我都蛮常遇到Chindian,现实Chindian越来越多,这是很有趣的,我们‘很大马人样’,但是又有不同的特色。”
设立面子书专页提升社会认知
不说不知道,在面子书有个专页是专为Chindian而设,叫做Chindian日记(Chindian Diaries),聚集了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澳洲的Chindian,分享彼此的趣事。
该专页创办人是30岁的凯文巴曼,他在大马出生,不过移民悉尼。
他表示,Chindian孩子从小就会面对“身份危机”,包括被误解甚至欺负,因此他希望通过社交媒体提升人们对Chindian的认知。
在19世纪,有很多印度人到南洋谋生,包括为华人打工,不过当时华印通婚极少,直到20世纪才比较普遍。
华印通婚的孩子在官方记录上都是跟父亲族裔来登记,新加坡在2010年已允许通婚孩子在身份证上同时注明两种种族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