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9日讯)为什么大马公共交通比邻国新加坡来得贵,主要是大马的公共交通无利可图,沙登国会议员王健民列出5大原因来解剖大马公共交通的弊病:

1.大马国家基建亏多于赚

从鹅唛到布特拉高原站的轻快铁票价是6令吉10仙,但在新加坡,从白沙(Pasir Ris)到先驱(Pioneer)站只是新币2元,勿以币值来对照,仅是马币与新币来看,大马的票价是为高。

国家基建公司在1998年成立来接管STAR及布特拉轻快铁公司,17年来只有在1999年和2000年有赚钱,但15年是亏损的。

反之,新加坡经营铁道公共交通的SMRT(新加坡地铁公司)及巴士的SBST(新捷运)各别在过去16年和6年都有获利。

所以国家基建累积的亏损高达51亿8200万令吉是不意外的,然而SMRT和SBST在2014年财政年的累积盈利却高达7亿4100万新币和2亿6100新币。

2.国家基建因举债多而基建融资成本高

国家基建在2014年的融资成本高达3亿9900万令吉,因为它在2014财政年已举债136亿令吉。

国家基建的融资成本占了其4亿9000万令吉收入,换言之,在国家基建每赚10块钱,就得用8块钱来还债。这还未算入其他的营运成本如员工薪酬或电费!

3.国家基建的非票务收入差过新加坡

非票务收入包括广告费、空间租用费或地产发展获取的收入,国家基建的收入都比新加坡的SMRT来得低15%。

例如在全球的公共交通营运者,都是藉由巴士站、或巴士车身及火车站的广告出租来赚钱,但在大马广告商不愿在这些管道打管道,因为中等阶级都是驾车而非搭公共交通工具,而在巴生谷有些巴士车站根本没有广告刊登,即使该车站人潮蛮多。

4.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SPAD)行事差劲

该委员会在管理票务与票价时非常不济,国家基建推说没赚钱是因为15年来票价不准起价,这也造成去年12月时就猛涨车资了。

为什么票价一下子飙涨主要是国家基建不知道SPAD何时再允许起价,所以一次过起价那么多。这肪催生一种恶性循环,因为公共交通业者与其等著SPAD允许起价,不如一次过飙高。

在新加坡,公共交通理事会自2013年起每年进行票价调整调查,并依据通胀率、人工薪酬变化及能源成本来计算。

新加坡的票价调整是清楚而透明的,而且有时甚至会让票价降低,例如在2015年12月时能源价下滑,票价也随之削减。

5.大马政府没直接资助公共交通计划

在新加坡,公共交通基建计划由新加坡政府全资负责,而经营商则是个别由不同的机构负责,例如SMRT就是主责所有车厢服务。

在大马,以轻快铁未来的路线开通为例,这些资金全来自国家基建,包括LRT第三条铁路等,这导致国家基建一边成长,也一边负债。

而大马不愿全资这些基建的建筑成本,主要是财政预算案之故,大马自1998年以来的财政赤字已连续不断,而且还矢志在2020年时灭赤至0%,而且占国家经济成长不超过55%,这一切导致负债压力转移到政府所持有的企业,如国家基建。

而国家基建的债务并没有正式记录为大马政府债务,换言之,政府将可以辩称其实财赤已减少,而国家基建就被逼转向人民去求取金钱来还债,其中一个手段即是宣布票价起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