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相信不少人都会想到“13号星期五(Friday the 13th)”,与购物为主的“黑五节”不同,这里指的是日期落在13号的星期五。
《精彩大马》趁着2023年首个黑色星期五(第二个落在2023年10月13日)的到来,一起了解其由来、历史上的事件、禁忌及转变。
西方文化中,13一直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与东方的4类似,不少房间和楼层都会跳过13这一数字,甚至一些航空公司机舱座位也没有第13排。
有趣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已撇除这一迷信;2019年1月一项针对美国人的调查显示,61% 的受访者选择了“不相信”选项,而 13%的受访者选择了“相信”。
黑色星期五由来
“黑色星期五”一词源自于圣经“最后的晚餐”,出卖耶稣的犹大是晚餐后第13个出现的人。
但是复活节前的“圣周五”(Good Friday,或称耶稣受难日)则是例外,这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那天,人们相信圣周五是个好日子。
其后又因14世纪“圣殿骑士团”的屠杀事件也发生在13号星期五;此后,13和星期五同时出现,便被视为不吉利。
另外,北欧神话中,共有12个神进行宴会,宴会第13 个人是不请自来的洛基,洛基到最后杀死了代表快乐和喜悦的巴德尔,巴德尔的死为世界笼罩着黑暗和悲伤,自始13就变成不祥之兆的数字。
黑色星期五历史事件
虽然说是迷信,但历史上确实有一些大事件恰巧发生于13号星期五,包括:
1939年——澳洲发生山林大火
1940年——德国轰炸白金汉宫
1970年——孟加拉遭波拉气旋袭击
1978年——伊朗示威者大屠杀
1982年——福克兰群岛战争爆发
2015年——法国巴黎恐怖攻击
黑色星期五禁忌
西方人认为,黑色星期五不能剪头发,打破镜子、从楼梯下走过、或看到黑猫都是禁忌。
在这天,人们认为洒盐、午夜前亲吻蟾蜍、躲在家中不出门都是可以破除黑色星期五厄运的方法。
此外,13号星期五给人们的恐惧感,还连带出现一个新单词——“paraskevidekatriaphobia”(13号星期五恐惧症),这个源自于希腊字根的单词拼写复杂又难以发音。
商业化转变
随着消费文化兴起,“黑色星期五”的意义也开始转变;1960年代起,美国店家选在感恩节(11月第4周的星期四)后一天起,推出圣诞促销活动,这也成为我们更为熟知、以购物为主的“黑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