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长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时,第一反应通常都是很生气,反应更激烈的,还会把孩子带去警察局,但其实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呢?

临床心理治疗师李莉莉表示,父母对于孩子的偷窃行为,尤其是初犯的偷窃行为,总是会感到非常震惊及苦恼。

Advertisement

她说,由于害怕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以大部分父母都会以非常严厉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例如打骂,甚至带孩子去警察局。

“父母看到的是偷窃的严重后果,难以静下心来分析及探讨偷窃的动机及原因。当孩子被问到动机或原因时,他们本身也难以确定,甚至也因害怕或不屑而不出声,或回答‘不知道’。”

Advertisement

她表示,这时候,家长需要靠自己,或者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去找出孩子偷窃的真正动机,才能对症下药。

Advertisement

她继续说,假如一味的严罚或打骂,反而会把自己与孩子的距离越拉越大,更加无法彼此谅解,造成更大的冲突,把孩子推向更严重的行为与心理问题。

“孩子除了在顺境成长,也需要在逆境成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Advertisement

她说,虽然有些孩子的道德教育考获100分,知道偷窃是不对的,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去偷别人的东西。

她强调,父母千万别把孩子初犯的偷窃行为视为犯罪行为,也不要将偷窃与道德有问题画上等号,因为这是教养出了问题,最该做的是找出孩子偷窃的动机。

李莉莉表示,孩子会有偷窃行为,可以从以下这几点来看:

1. 缺乏知识和理解

其实低龄孩子(通常是3至5岁)喜欢拿走他们有兴趣的物品,并不能被视为偷窃。直到孩子渐渐长大(通常是5岁或以上),他们才会明白拿走他人的物品,并占为己有是错误的。

当然,我们不能单看年龄,也要看孩子的认知能力、智商,以及我们是否用了正确的方式灌输孩子有关物品拥有权的概念。孩子也可能仅仅因为缺乏对于“以钱换物”的买卖知识,或者概念而从商店里拿走一些物品。

2. 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a)放纵式教养: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他律阶段,自己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若父母不及时纠正,孩子心中就没有是非对错的标准,当他们在家时,想得到什么东西都毫不顾忌地去拿,而不知道私自拿父母或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逐渐发展到任意拿别人的东西。

(b)军训式教养:孩子的从众心理特别强,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别的小朋友所拥有的东西。假如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对孩子的要求不加以教育与解释,反而严词拒绝,很可能导致孩子为了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去偷钱,或者从别的地方去拿一个回来,以“偷偷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3. 寻求关注

通常5岁或以上的孩子, 他们会为了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而进行偷窃。在这些情况下,孩子可能想通过偷窃行为,来让父母看到及关注自己,就算父母是愤怒的责骂自己,他们也在所不惜。

4. 难以控制冲动的欲望

中小学生经常难以控制自己对物质的冲动欲望,抑或是想要拥有自己买不起的贵重物品,这个时候,他们对物质的欲望往往能掩盖了偷窃行为的后果。因此,他们可能会快速地把他们想要的物品放进口袋,或者书包里,而没有考虑后果。

5. 同侪压力

有时侯,中小学生可能是被同侪怂恿、为了让同侪接受、想要在同侪面前展现自己很勇敢的一面,或者为了得到更多朋友而偷窃。在其他时候,孩子们偷窃是因为他们想要拥有与同侪一样的的贵重物品,以及想要获得同侪的认同。

6. 心理健康

若偷窃行为持续,或与孩子其他的偏差行为问题(如打架、说谎)共同存在,这样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孩子面临情绪发展或家庭问题的迹象。与其他偏差行为问题合拼的偷窃行为是反抗权威的一种方式。假如这种行为问题无法在这个年龄(小学生和中学生)获得有效处理,他们很有可能会在接近成年或成年后面临法律的问题。

屡次偷窃不改的孩子也难以信任他人并形成密切的关系。他们可能会把自己的偷窃行为归咎于别人,并争辩道:“既然他们拒绝给我想要的东西,我就直接拿走。”这些孩子可以在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如儿童精神科和临床心理)的评估中得到帮助。

临床心理治疗师李莉莉表示,经常与孩子谈论有关“诚实”的概念,有助于让孩子了解并防止说谎和偷窃。-临床心理治疗师李莉莉提供-
临床心理治疗师李莉莉表示,经常与孩子谈论有关“诚实”的概念,有助于让孩子了解并防止说谎和偷窃。-临床心理治疗师李莉莉提供-

李莉莉补充,总而言之,假如家长情绪失控,就会失去给与孩子的机会教育。

询及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偷窃行为时,李莉莉表示,家长们可以依据以下5点来应对。

1. 强调诚实

经常与孩子谈论有关“诚实”的概念,有助于让孩子了解并防止说谎和偷窃。当孩子坦诚时,父母需要给予他们一个不那么严重的后果;另外,对于他们为不端行为的坦诚而给予表扬。

父母也必须是孩子的榜样,因此做人也必须诚实。假如父母向孩子吹嘘,说收银员少算一件物品的错误,却没有坦诚相告,孩子将难以吸取关于“诚实”的概念。

2. 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物品

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对自己的物品负责任,来帮助他们了解所谓的“物权意识”。例如(一)谈论温柔对待玩具的重要性;(二)以尊重为底线建立规则,并确保每个人在借用他人物品之前,先征求同意;(三)讨论如何照顾好借来的物品,并归还给主人的重要性。

3. 退回被盗物品

假如发现孩子偷窃,必须坚持要求他们立即归还被盗物品,并向受害者道歉。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写一封道歉信或制作一张道歉卡,陪同孩子到商店退回被盗物品,并呈上道歉信或卡。另外,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工作来赚取他们需要的钱,以赔偿商家。

4. 行为强化法

奖励与惩罚等强化方式是矫正行为的一种方式。如果孩子在规定的时期内没有偷窃,就应该给他奖励,这就是正面强化法,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不发生偷窃行为的状态。

另一种情况是,当孩子在这时期内又发生了偷窃行为,则应予以物质和活动方面的限制,以抑制他们出现偷窃行为。在使用奖励与惩罚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例如父母及各家庭成员行为的调整步调要一致。

5. 榜样示范法

所谓示范法,就是通过榜样的作用来矫正幼儿的偷窃行为。榜样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父母自身的行为是一种示范,父母良好的行为规范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具有顺手牵羊行为,会把公司的物品带回家用,例如原子笔、纸张等都是不良示范。此外,在逛超市时,有些父母会让急着想吃零食的孩子,直接开封吃,然后等物品买齐了,才带着零食包装和其他物品一同付费。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会误导孩子。

问及父母将孩子送去警察局会有什么后果时,她表示,不鼓励父母采取这种处理方式,这样做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而且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这么做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例如这可能会给内向或社交能力较差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另一方面,李莉莉表示,有些孩子之所以会偷窃,是因为他们患有偷窃癖。一般来说偷窃癖和家庭教育、个人经历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其中在女性身上比较常见,一般17至20岁时候表露比较明显。

  • 偷窃癖是一种少见情况,一般是从童年或少年期就开始发生。
  • 这种偷窃行为没办法控制,也没有预谋,而且是反复出现的。
  • 偷窃不是为了表达愤怒或报复,也不是受妄想或幻觉的影响。
  • 偷窃不能以品行障碍、躁狂发作或反社会人格障碍来解释。
  • 患者和一般的小偷不一样,一般小偷偷窃是为了钱财和生存,而患者只是为了获得心理满足感。

她表示,儿童/青少年偷窃癖与成年人的偷窃癖的治疗方式稍有不同。 儿童/青少年偷窃癖多以教育为主,治疗为辅,有效的治疗一般如下:

(a)亲子关系和沟通

理解并给与体谅,避免争锋相对。家长要学习放弃情绪激动,偏激无效的指责;应该学习承认以往在给与孩子的关爱上有欠缺,改为理解、引导及扶持孩子改过等的人文教育法,能帮助孩子走出偷窃癖,这样可拉近亲子距离,缓解孩子的无助感。

亲子沟通改为相互商定,行为改善上则采用正面强化的方式来巩固。家长和孩子一同讨论矫正计划,根据过去偷窃行为的次数,制定递减和延长周期的具体要求。若达到要求,家长要及时兑现奖励,给予积极评语及签字。

至于奖励方面,尽量避免物质奖励,改为孩子喜欢且健康有趣的活动为主。如果是物质奖励的话,则以孩子喜欢的餐点为主。

如果父母无法介入帮助孩子,可以寻求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师的协助及指导。

(b)灌输生命与人文教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灌输正确及正面的人生价值非常重要。正确及正面的人生价值可以让孩子学习自发的分辨是与非,避免偏差行为。让孩子接触生命教育,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和活出生命;开展孩子的生活技能也很重要,孩子多一些技能,多一些付出与帮助别人的机会,能从中获得自信与喜悦,这是偷窃行为所带来的快感不能取代的。

(c)专业治疗,改善脑神经系统功能

若家长的纪律策略不能制止孩子的偷窃行为,那么有必要更进一步寻求专业心理或精神科专员的帮助。心理健康专员可以帮助孩子找出偷窃的根本原因、帮助家长和孩子制定策略,以制止偷窃行为。

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智商、情商、焦虑或抑郁程度,心理或精神专业团队将会根据孩子的偷窃癖程度与起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很少用于儿童,比较常用在青少年患者。

偷窃给孩子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李莉莉表示,偷窃会带来很多问题。假设一个孩子在商店里看到一支钢笔,并决定拿走它。如果他被逮到了,商店老板可能不会再允许他进入商店。商店老板可能会告诉他的父母,他可能需要赔偿钢笔的价钱,并且因为犯了偷窃(包括入店行窃)的刑事罪,商家会决定报警。因此,他可能会被抓捕,特别是如果他有偷窃的前科,这将导致更多的问题。

“他可能需要上法庭,并接受某种惩罚,例如必须在社区服务,以弥补自己的过错。”

她说,偷窃者可能会在过程中感到紧张。如果一个孩子成功摆脱了,他可能一开始会松一口气。后来,他会渐渐感到很糟糕,因为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他可能担心有人会发现他的秘密,并且想极力否认它,但是,说谎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她指出,被抓住的孩子可能觉得很尴尬,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家人失望而感到羞耻。

“他们也会觉得没有人会再信任他们,他们可能会感到愚蠢和担心。如果他们入狱了怎么办?如果他们被自己喜欢的老师发现了怎么办?如果他们失去朋友怎么办?”

她说,即使一些孩子没感受到以上的情绪,偷窃仍然是错误的,因为偷窃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原因如下:

1)当小偷被抓住时,他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2)商店老板们将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保护自己的商品,从而使商品的价格上涨。
3)同侪不再信任曾经偷别人东西的孩子。
4)人们会因为担心他人偷东西而感到不安全。
5) 盗窃甚至会导致暴力,一些孩子携带防身品,以保护自己免受其他想要偷走他们手机或衣物的同学,这将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她补充,或许,偷窃会给孩子带来法律后果。偷窃是一种犯罪,其后果远不止于道歉和罚款,还会被拘留、被关在少年感化院或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