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糕,长得高,食甜甜,一年一大变,年糕寓意着步步高升,也是农历新年必见的吉祥食品。

年糕的糯米香,连续七年在新古毛越飘越浓。
年糕的糯米香,连续七年在新古毛越飘越浓。

为了传承先辈蒸年糕的习俗,乌雪有这么一群青年,连续7年蒸煮古早味传统年糕,让淡淡的糯米香,在新古毛的巷弄间越飘越浓。

Advertisement

乌雪艺术青年协会延续2014年庙会的精神,在金鼠接近的春节,再一次的召集一群青年,在新古毛新村有盖篮球场,完成这场“甜蜜的传承”。

由于使用竹筒装年糕,导致原本就工序复杂的蒸年糕,再添一道工序。
由于使用竹筒装年糕,导致原本就工序复杂的蒸年糕,再添一道工序。

为了响应环保,他们坚持使用竹筒承装年糕,让原本工序复杂的“大笼糍”(客家语中的传统蒸年糕),再添一道破竹晒竹的工序,他们也从1月10号(周五)的傍晚开始採香蕉叶,清洗晾干备用。

Advertisement

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传统年糕的制作过程吧!

Advertisement

蒸煮年糕需要耗时19至22小时,期间还需要不断地加水,搅拌及控制火候。
蒸煮年糕需要耗时19至22小时,期间还需要不断地加水,搅拌及控制火候。

象征着甜甜蜜蜜的白糖,及雪白的糯米粉融合后搓揉,变成米浆,从乳白色蒸煮到褐金色的年糕,需耗时19至22小时。

逐渐变成褐金色的年糕,会越来越浓稠,搅拌起来也越来越费劲。
逐渐变成褐金色的年糕,会越来越浓稠,搅拌起来也越来越费劲。

由于没添加色素或黄糖,所以在蒸煮的22个小时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搅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糕会越来越粘稠,往后就越来越需费力地搅拌,当年糕呈现褐金色时,就必须趁热装进竹筒里。

Advertisement

使用木材和竹子蒸煮,让蒸年糕的火候更难控制。
使用木材和竹子蒸煮,让蒸年糕的火候更难控制。

所以从採蕉叶起到1月11日(周六)开始的揉粉蒸煮,再到1月12日(周日)早上10点出炉,3炉用竹和木火蒸出来的年糕,分装在约300个竹筒里,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左右就售罄,居民们买到手的,是暖暖的心意与祝福。

当初默默无闻的乡村文化活动,靠乌雪艺术青年协会的这群青年,一届接一届,把这项文化坚持地传承下去,也是因为这份坚持,让传统蒸年糕活动迈入了第7个年头,渐渐地演变成新古毛每年必有的新春活动。

传承下来的,除了传统文化以外,是一份让人难以释怀的古早味,是一股节庆的氛围,也让年糕把长辈与年轻人紧密地“粘”在一起交流,给予了这项活动更深的意义。

负责人黄玉兴表示,年幼老少一起齐心协力烹煮农历新年的传统美食,特别有意义。

今年售卖年糕所得,除了部分用作于艺青活动经费,也会用于新古毛社区活动开销,其中包括新村篮球场壁画,新古毛大家庭健康开心团《我有一个家》活动等经费。

有别一般的米程,新古毛有位师傅,专门使用米粉制作成米粉程。
有别一般的米程,新古毛有位师傅,专门使用米粉制作成米粉程。

而今年更荣幸的邀请到新古毛新村制作米粉程的师傅,在现场制作并售卖, 让逐渐被遗忘的古早味,得以传承。

现在制作的米粉程,也让民众们大开眼界。
现在制作的米粉程,也让民众们大开眼界。

年糕出炉当天,也是乌雪艺术青年协会与大家庭健康开心团联办的施赠贫老活动,并邀请到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赠送对联给居民,同时以茶艺会友,与居民一起品茶迎新春。

主办单位也希望更多年轻人与游客,可以一同参与和体验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把这份在城市少有的温情,传达到每个人的心中。

此外,Sculptureatwork@Old Klang Road也邀请了乌雪艺术青年协会,于18日在旧巴生路开设年糕摊位,会在现场出炉热腾腾的年糕!

更多详情可浏览Sculptureatwork的面子书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