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日讯)中国权威病毒专家钟南山的研究团队,周一发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武汉肺炎)最新研究论文指出,病毒潜伏期最长达到24天,不排除有"超级传播者”存在。
由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37位作者共同完成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2月9日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论文收集全中国31个省分的1334宗案例,最终有效确诊案例1099案,是目前研究样本数量最多的新型冠状病毒论文。
综合媒体报导,论文主要观点摘整如下:
1. 潜伏期中位数3.0天:从确诊1099例样本看,潜伏期最短零天,有个案最长可达24天,中位数3天;研究显示,潜伏期要比此前所发现的"更短”。
2. 仅有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而超过75%的患者为武汉居民,或曾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这为武汉肺炎人传人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3. 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4. 发烧不是检测唯一标准:只有43.8%的武汉肺炎患者,会在"早期”出现发烧症状,但住院后出现发烧症状的占87.9%;因此,检测病毒感染患者病例,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5. 电脑断层(CT)准确率76.4%:840名样本病人在入院时接受胸部CT检查,其中76.4%表现为肺炎;最常见的CT特征为毛玻璃样阴影、或双侧出现斑片状阴影。
6. 诊断需多管齐下:926例重症患者里的221例(23.87%),和173例非严重患者里的9例(5.20%),并没有放射学异常表现,最后透过症状和RT-PCR阳性结果确诊(P<0.001);在诊断方面,需要多管齐下。
7. 肺炎是住院最常见并发症:肺炎占79.1%,其次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占3.37%,休克占1.00%;严重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94.8%、"明显高”于非严重病例的72.2%。
8. "粪-口”传播具可能性:透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传播中起了作用。
9. 人口学统计:病例中位数年龄47岁(女性41.9%)。医护人员占样本2.09%,有野生动物接触史1.18%,近期到过武汉31.3%,有接触过武汉人71.8%。武汉市本地居民483例、占样本数43.95%,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最近未去过武汉或跟武汉人接触。
钟南山表示,根据目前观察的情况,武汉肺炎的病死率约为2.7%,且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病死率虽然比普通流感强,但远比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冠状病毒、伊波拉病毒或H7N9流感病毒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