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奴鲁鲁6日讯)中国过去数十年进行的大熊猫保育工作奏效,大熊猫已经不再处于世界濒危动物之列!
综合媒体报导,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周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会议,检讨全球濒危物种的最新状况。根据最新发布的"濒绝物种红色名录(Nature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有多个濒危物种"大洗牌”。
目前有855种物种已经绝种,极危的有5107种,濒危的则有7602种。此次新版本中较受瞩目的是中国国宝大熊猫的保护级别,从"濒危”更改至"易危”,虽然两者同属"受威胁”级别,但危险程度已有所改善。
IUCN称,由于过去多年中国作为大熊猫主要栖息国家,实施有效的保护树林政策,令大熊猫的数量回升。截至2013年底,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已有1864只,比起1980年代的1114只增加750只,圈养种群数量亦增至375只。
IUCN又指,目前地球面临气候变迁,估计大熊猫的主要栖息生境竹林在未来80年,面积将会减少至少35%,大熊猫的数量亦因而减少。IUCN建议各地要正视威胁,继续实施有效的林木保育政策。
不过,在中国负责保育大熊猫的中国国家林业局反对降低大熊猫的保护级别,称大熊猫实际仍是濒危物种,需要加强保护,将它列为易危是为时尚早。
另外,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Tibetan Antelope)也由原本的"濒危”改善至"近危”。该报告称,1980、90年代起,以藏羚羊绒制成的披肩在国际市场备受追捧,当时的藏羚羊数量从过百万只降至约7万只,但随着持续不断打击盗猎和建立保护区,估计数量已回升至15万只至20万只。
东部大猩猩告急
而与人类基因最为相近的哺乳动物类人猿,其6个种中的东部大猩猩(Eastern gorilla)、西部大猩猩(Western gorilla)、婆罗洲猩猩(Bornean Orangutan)、苏门答腊猩猩(Sumatran Orangutan)被划定为"极危”,意味着它们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其余两种类人猿——黑猩猩(Chimpanzee)和倭黑猩猩(Bonobo)则是濒危物种。
东部大猩猩的栖息地在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山地森林、卢旺达西北部和乌干达西南部,该地区内战频传,这种大猩猩也无辜沦为战火中的受害者。加上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盗猎问题恶化,导致东部大猩猩面临绝种的危机。
IUCN指出,过去20年间,东部大猩猩这种世界现存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在数量上已锐减超过70%,目前地球上仅存5000只东部大猩猩,面临灭绝危机。
IUCN也指,在非洲大草原随处可见的平原斑马(Plains Zebra),也因被过量捕猎,取其皮肉,令它们的数量于短短14年间急跌1/4,目前只有约50万只,故将它从"无危”升级至"近危”。
主要栖息在热带及温带海域的鲸鲨(Whale Shark),也由"易危”升级至"濒危”,这是因为过度捕渔及漏油事故导致过去75年间暴跌逾一半。鲸鲨并非印尼原生种,但有3/4的鲸鲨族群会出没在印尼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