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高风险区 兹卡威胁26亿人
People shop for remaining stocks of insect repellent products at a pharmacy in Singapore September 2, 2016. REUTERS/Edgar Su TPX IMAGES OF THE DAY

(伦敦2日讯)研究人员警告,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可能成为兹卡病毒的新据点,这些地区至少26亿人口面临威胁,超过全球人口的1/3。

英国医学期刊《刺针》(Lancent)最新刊登的研究报告指出,亚洲和非洲可能有26亿人有感染兹卡病毒的风险,分布在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等国家。而光是印度处于危险中的人口就占12亿。

Advertising
Advertising

专门研究兹卡病毒未来扩散路径的科学家示,这些地区目前尚未遭感染,但在气候条件配合下与大量的蚊子皆有利于兹卡病毒孳生、繁殖与散播,如同目前美国与加勒比海地区深受其扰的疫情。

研究报告指出:"根据我们最保守的假设,处在兹卡病毒扩散地理范围内人口最多的几个地区依序为印度(12亿人)、 中国(2亿4200万人)、印尼(1亿9700万人)、尼日利亚(1亿7900万人)、巴基斯坦(1亿6800万人)与孟加拉国(1亿6300万人)。”

然而,这只是个理论上的可能。也有专家认为这项研究预估人数过高,表示无法确定兹卡病毒过去是否曾进入其中一些国家,使当地居民具有免疫力。

亚洲和非洲以往也出现过零星确诊感染个案,但实际上有多少人被带有兹卡病毒的蚊子叮过而身体产生抗体,专家没确实数据。

另一个未知数,是对非洲基因型兹卡病毒有抗体的人,不知能否抵御亚洲基因型病毒。

研究团队是应用航空旅游数据、蚊虫分布地图与气候条件,以及人口密度与健保支出的资讯,建构出流行病学的风险模型。 报告中也提到:"流行病在非洲与亚洲太平洋部分区域发生的可能性令人特别担心,因为许多人可能容易染上兹卡病毒,而他们居住环境能预防、检测以及回报流行病的健保与人力资源有限。”

兹卡病毒主要经由蚊子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性行为和血液等途径传染,病毒最早在1947年被发现,但一直未被视为重大健康威胁。直至去年开始,在巴西等美洲国家肆虐,并发现孕妇感染后,可能会诞下小头症婴儿,才引起全球关注。

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兹卡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已在约70个国家发现病毒。

有份参与研究的专家提出,兹卡有可能像另一种经由蚊传人的病毒基孔肯雅热那样,疫情爆发一年多后,自然退散。不过,有专家促请各国政府尽早利用资源,预防病毒扩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