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零售市场,本地中小微企业(MSME)和本土品牌早已不再纠结于数码化是否必要的问题。
从夜市摊贩、路边小档口,到家庭经营的小型商店,甚至商场租户,大家的关注点,已从"选择电商还是实体店”转向"如何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双线增长”。
这股转型趋势的兴起,得益于公私领域在数码转型方面的广泛支持,以及政府精心打造的全国性互联网基础设施。这些有利条件降低了企业参与数码经济的门槛,使各类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能顺利融入其中。
如今,遍布全国、具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正借助 TikTok Shop 所提供的全方位生态系统,透过线上内容与电商工具,成功开拓全新收入渠道、带动实体客流、建立忠实顾客群,并丰富整体客户体验。
穆斯林祈祷服饰及朝圣用品品牌Al-Cataly自 2014年创立以来稳步发展。其联合创办人 Nik Nur Adzuan 表示,品牌初期仅在雪兰莪哥打白沙罗设有一间实体店,业务拓展曾面临不小的挑战。
"当我们只经营线下门市时,品牌发展受限于地点。如果要拓展规模,就必须投入大笔资金设立新据点,包括租金押金、装修、库存、人手、水电等前期开销。”
据Nik所说,如果不进行业务扩展,公司在长期内可能无法保持竞争力。这是因为他们目前的业务性质属于季节性高峰型——例如在学校假期和朝圣季节期间会有销售高峰,淡季时销售便会下滑。毕竟他们的产品不同于日常用品,并非每天都有人购买。
"为了支付日常运营成本,我们需要扩大客户基础,以建立更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避免承担高昂的额外开支。因此,我们决定通过TikTok Shop拓展线上业务。”
Nik表示,TikTok Shop 与 TEKUN Nasional在吉隆坡设立的LIVE Hub 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培训和专业级的设备,使他们得以制作高质量的内容和直播。
"在短短两个月内,我们的品牌就在网络上吸引近一万名粉丝,销售额更成长了12倍。我们在建立线上品牌形象后,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顾客,甚至还有来自新加坡的顾客专程前来雪兰莪的实体店探访。”
另一位本地企业家、榴莲品牌Pak Ali的创办人兼负责人Kamarul Zaman也分享了同样的看法,认为整合线上与线下零售是建立可持续品牌的关键。
"我们在2017年开始创业,最初是在路边摊卖榴莲,仅以小规模经营维持生计。”
Kamarul 分享道,有些日子顾客络绎不绝时,一天能清空货品,但下雨天或人流减少时,榴莲就会腐坏且浪费。这就是实体摊位售卖生鲜产品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维持生意本就不易,更别说扩大规模。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尤其是在COVID-19封锁期间,我们积极投入TikTok Shop,建立更稳定且具可扩展性的线上客户群,以配合我们的路边摊业务。”
通过TikTok Shop的直播功能,Kamarul和团队能够实时展示榴莲的新鲜度,现场剖开顾客在线下单的每一颗榴莲,增强顾客信任,也提高了购买转化率。
"线上销售不仅帮助我们触及更广泛的市场,也加深了到访我们实体摊位顾客的忠诚度。许多顾客在首次光临实体店后,便开始关注我们的TikTok Shop账号,并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持续回购下单。”
如今,Pak Ali已成长为马来西亚家喻户晓的榴莲品牌,在TikTok Shop拥有超过24,000名粉丝,日均销售量达 1500 公斤。线上热度的激增不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也为 Kamarul及其团队带来了新的机遇,使他们成功拓展至线下活动餐饮服务领域。
另一位本地年轻业者 Frisha Fazara Binti Ishak 则与家人共同经营Frisha Classic Desserts and Bakery——一家家族式甜点及烘焙快闪店。她的故事也印证了线上线下结合,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多元化收入来源。
"父母在1990年开始创业。那时我们只是一个微型企业,没有固定的实体店,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负担每月的租金。”
他们的产品主要通过市集的季节性快闪店销售,并依赖口碑推荐,这也帮助他们获得了一些直接送货的订单。
"自从我开始帮助管理这门生意后,我帮助父母通过TikTok Shop重塑了他们的零售模式。直播和可购物视频大大推动了我们的业务成长,使我们从零星的季节性订单快速跃升,实现如今每月稳定的五位数销售额。”
根据 Frisha Fazara 表示,他们的TikTok Shop店铺已累积超过 4,300 名粉丝,他们不仅在线上成为忠实顾客,也会亲自前往他们的快闪店支持购买。
"有些顾客甚至主动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活动设摊。我们非常感激TikTok Shop提供的机会与支援。”
马来西亚零售业的转变,清楚显示一个趋势:线上电商与实体门市不再是互相竞争的选择,而是能够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成长的双引擎。
随着越来越多本地中小微企业拥抱混合零售模式,TikTok Shop 将持续通过其完善的生态系统,协助商家突破线上与线下的边界,迈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