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常乖巧温顺”?心理治疗师:小心变成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可能会对孩子的自我发展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别忽视这个问题。-摘自freepik/精彩大马制图-

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乖巧听话,因为这类型的孩子总能让他们很省心。然而,如果你发现家中的孩子过于听话的话,你可能需要多加留意他是否已经具有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可能会对孩子的自我发展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别忽视这个问题。那么父母应该如何避免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呢?

Advertising
Advertising

心理治疗师李莉莉接受《精彩大马》访问时表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往往都是因为对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强烈依赖。”

李莉莉表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往往都是因为对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强烈依赖。-心理治疗师李莉莉提供-

"孩子在3岁至6岁之间,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人格特征。当孩子相当渴望父母的认可和关爱时,他们就越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

她表示:"过度讨好他人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无法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反而给人‘什么都可以’,以及懦弱的感觉。他们逐渐丧失自信和信念,一旦被批评,他们往往会开始怀疑自己。”

问及如何辨别孩子已经是讨好型人格时,她说:"具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通常会有的表现包括不断附和他人、不喜欢发生冲突、难以说‘不’、因附和他人而觉得压力过大、暗地里感觉想要反击、容易产生怨恨但不敢表达出来和急于承担他人的责任。”

她指出:"如果孩子在过去半年内出现至少3个上述行为,而且越来越频密,那么父母就必须在日常教育中,帮助孩子解决讨好型人格的问题。”

她说,有些孩子会担心自己没有朋友,所以他们在学校会百分百顺从每个同学,不敢对同学的要求说‘不’。

"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说‘不’了,他们就会感觉愧疚。”

她表示,假如父母发现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加以干预或让孩子接受心理辅导,以避免日子久了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倾向于过度迁就他人

"在辨别孩子是否具有讨好型人格时,家长需要关注3项共性特征,这通常在3岁至6岁之间开始显现。”

"首先,内心自卑和敏感是关键指标之一。孩子可能表现出对外界的担忧和紧张,缺乏自信心。他们会迅速察觉大人的情绪变化,调整自己的言行以迎合对方,甚至为避免惹怒大人而过分承认错误。”

她说:"讨好型的孩子倾向于过度迁就他人,总是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而忽视自己的需求。”

"其次,不懂得拒绝他人也是讨好型人格的特征。这样的孩子倾向于过分道歉,难以拒绝他人的要求,因为害怕破坏与他人的关系。”

"他们在面对他人的要求时难以说不,即便对方想要拿走他们喜欢的东西,也不会表达不满。”

"最后,缺乏主见也是讨好型人格的表现。这类孩子缺乏独立思考,他们的行为目的在于博得大人的关注和赏识。”

父母需要建立安全的沟通渠道

"在面对冲突或需要表达个人观点时,他们显得犹豫,更倾向于顺从大人的意见,缺乏明确的个人立场和原则。”

她表示,通常具有这3项特征的孩子都是来自家长秉持权威教养的家庭。这类型的家庭的孩子没有任何自主权和发言权,他们也因此不懂自主和发言的概念,这让他们总是逆来顺受。

"他们会觉得为了避免被责骂或让父母不开心,所以选择服从。”

谈及父母该如何避免把孩子教成讨好型人格时,她表示:"父母在培养孩子性格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父母需要建立安全的沟通渠道。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真实感受,并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意见和需求是被重视的。哪怕孩子犯了错,也让孩子好好的把想法和感受说出来。”

"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后,才开始指正他们的错误行为。”

她说:"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避免过度批评或责备孩子,而是采用理解和支持的态度。

"例如,当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时,父母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帮助他们制定改进计划。这种正向的引导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应对问题的态度,而不是沉湎于自我批评中。”

李莉莉表示,父母应该避免过度批评或责备孩子,而是采用理解和支持的态度。-摘自freepik-

她说,父母也应该明确告诉孩子,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即使犯了错误也不会改变这份爱。

"其次,父母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自己做决定,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减少过度迎合他人的倾向。”

"例如当孩子分享自己担忧的事情或感受时,父母可以以开放的心态倾听,接着引导孩子做出实际与正面的决策,也对其决策表达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感觉到他们在家庭中是被肯定的。”

"另一个例子是,孩子想要在家里举办同学聚会。与其表达认同或不认同,不如让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后,带领孩子一同分析举办或不举办同学聚会的利与弊,以及在聚会前后的预备与收拾、资源、目的、替代方案等的问题,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

"或许在开始的阶段,孩子需要接受很多的引导,无法感受到是自己完全自主。但是,经过父母多番的引导和带领,相信孩子在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享有真正自主权。”

她表示,帮助孩子建立内在价值感是防止讨好型人格形成的重要步骤。父母应该教导孩子,他们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外界的认可和赞扬。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才华和价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父母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同时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的价值感。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减少过分依赖外界的认可。”

"此外,父母应该教导孩子,拒绝别人并不意味着不关心对方,而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需求。”

"通过正面的引导方式,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更积极的人生观,最重要的是,不再过分关注外界的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