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刻板印象! 纸扎师推广纸扎工艺获友族认同
吴长洁曾办工作坊分享纸扎技艺,在疫情期间开发自制(DIY)材料包,让有兴趣者体验制作纸扎品的乐趣。 -截图自《马新社电视华语新闻》视频-

清明节期间,想必大家都看到市场上有不少跟上时事的创意纸扎;但说到制作纸扎品民众难免会想到阴森晦气,然而这门将扎制、贴糊、剪纸和彩绘融为一体的手工技艺,则成为马来社会感到好奇的民间艺术。

13岁就入行的鼎峰纸扎贸易创办人吴长洁接受《马新社电视华语新闻》采访时表示,对于老一辈的纸扎师而言,保留、传承传统手艺是年轻人的责任。

Advertising
Advertising

如今在业界打滚14年的他,则致力扭转外界对于纸扎行业的负面印象。

"很多人来问同样的问题,制作纸扎会不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会有一种忌讳的想法。”

据悉,吴长洁曾举办工作坊分享纸扎技艺,甚至在疫情期间开发自制(DIY)材料包,为的只是让有兴趣者体验制作纸扎品的乐趣。

"我最近和一所马来学校与国家艺术学院配合,让巫裔同胞看到我们的东西,他们会觉得这项工艺不应该被宗教绑死,且这些作品更应该作为一件艺术品,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他表示,纸扎也是一个艺术品,纸扎师也须不断提升技艺,追求精美多样化,做到祭品外观与实际物品相似,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他说,在出现印刷纸扎品之前,都是纸扎师傅亲手扎制,只是随着需求量增多,手工师傅也供不应求,才有了印刷纸扎品。

随着新时代消费少量定制的概念兴起,客制化纸扎品比起印刷纸扎品,更显矜贵。-截图自《马新社电视华语新闻》视频-

在丧礼、清明节、中元节中常见的灵屋、纸仆、金山银山、功德箱,纸扎师傅从砍竹子、捆竹篾、粘上浆糊、建造架构、糊上白纸、花纸、再搭配适当的装饰,都马虎不得。

吴长洁说,纸扎品不能空有其表,更要讲究逻辑,以灵屋为例,纸扎的现代式房子,家具、冷气、冰箱电器一样不可少。

"因此,客制化作品从寻找资料、构思设计模型,期间可能需多番调整修改,忙活下来,有时一个月才能完成一件满意的纸扎品。”

在纸扎师眼中,作品除了是献给神明、先人的祭品,也是艺术创作的成果,帮助死者家属了结心中遗憾。-截图自《马新社电视华语新闻》视频-

在纸扎师眼中,作品除了是献给神明、先人的祭品,也是艺术创作的成果,帮助死者家属了结心中遗憾;随着新时代消费少量定制的概念兴起,客制化纸扎品比起印刷纸扎品,更显矜贵。

他说,每一位往生者的生活轨迹都不同,因此,家属会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样,然而,核心思想就是让亡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活得比在世时都要好。

吴长洁透露,他早前接下一名女客户订购小型轮胎店的订单,因为客户已往生的父亲生前很想开轮胎店,此举旨在圆父亲的一个梦想。

"我们做出的轮胎店,里面大致上都有一些基本的工具好像轮胎、千斤顶、配件,所以她和我们订了一间,又再订多二间,当作是她父亲开了分行。”

相关文章